君王為天,她身上有皇家血統,他沒有功名,如何求配?
更何況要報親仇,殺了朱棣以慰方家人在天之靈,便得要建文皇帝有心復位。
可這亦是兩條死路,一條是他戰死沙場,一條是她婚配不得由己,她是唯一皇女,將來肯定是宮廷鬥爭的暴風中心點;而且建文皇帝亦已無心於此,遑論他的功名。
可若不留人,阿塵此生便不願再見他一面,她情願代朱煙進宮,深宮內院裡,他是朝廷欽犯,又是倭寇,要相見唯有等來生了。
她看起來柔婉似水,實則剛烈似火。她丟了個兩難的選擇題給他,用來表明自己的心意,置一切於度外,她果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
可他無法選擇,巖上「塵緣」二字想必還在,他卻要失信於人。
種種難題排山倒海而來,他不能只為自己而活下去,他得負了阿塵的一片苦心,他好恨!
方元苦思無解,大掌一劈,木桌碎成片片,飛散在空中。
fmx fmx fmx fmx fmx fmx fmx fmx
無心用晚膳,阿塵待在屋裡,看著手上的玉釵出神,時間一點一滴地無情流逝,只一轉眼,天空泛著魚肚白,已經漸將清晨。
阿塵看著始終沒有打開的門板,等待讓人心溫度冷卻,她的心裡已是冷到極點。
終究,方元還是沒有來留她。
以「阿塵」為名的人生到了最後時刻,未來,她要用「朱煙」這個名字活下去,在宮廷中的險惡權謀詭計中打滾。
能否平順度過,她沒有把握,反正亦不重要,只要不被識破身份,其它的,她也不甚在乎。
褪去樸素的衫裙,打開檜木雕花衣箱,拿出百鳳衣披上,扣上飛雲流霞錦佩,換上精緻的絲紗裙,雙合緞帶勒著纖腰,雙足踏著金線繡鞋,繫上大紅麾高領披風。
梳了個簡單的雙髻,插上翠翹花釵金步搖,又戴上長生鎖、如意玉珮,只一抬步,便是珠玉叮噹。
阿塵穿戴整齊後,再打開妝匣,看著銅鏡,淡淡施了胭脂之後,便好似換了一個人兒,典雅高貴。
鏡中人不再是龍族清心寡慾的阿塵,而是朱煙,她要演出一個縱情使性、無比刁蠻的六公主。
真似粉墨登台,但她還未看過戲,便要挑大樑演主角兒,好好笑……
一思及曾在井牢裡曾和方元笑說她好想去看戲,便不勝唏噓。造化弄人,她得認命,願賭服輸。
從現在起,她得忘了那個男人。
驀地,阿塵瞥見妝台上靜靜躺著一支玉釵。
相較於全身華麗的頭面,那玉釵有些寒酸,可在她心中,卻有無比的重量和價值。
她拿起玉釵,插入髮髻,讓它隱身在珠光寶氣之中。
阿塵勾起嘴角冷冷地笑了,她轉身打開房門,陽光好亮,她睜不開眼,如同她看不見的未來一樣。
fmx fmx fmx fmx fmx fmx fmx fmx
「哥哥,你再不留塵姊姊就來不及了!」方無音焦急地對著掌舵的男人叫道。
方元不予理會,虎眼陰狠地望著前方。
陸地已在不遠處,瀏家港外,一排大明水師官船正候著,見到龍家的船隊,全都武裝戒備著。
「吩咐下去,所有船隻的火炮都準備好,叫所有的人拿好傢伙,小心著些,也讓大夥兒別太衝動,咱們現在打著龍家的旗,別輕舉妄動。」
長年對抗大明水師暴政,若不是旨在護送阿塵,方元早就命人直接開火攻擊了!
船員得了令,便去傳話,過不了多久,以海嘯號為中心,寒龍隊一字排開,和大明水師對立著。
突地,一隻響箭射在海嘯號主桅上,上頭綁了信,有人忙解了下來,敬呈在方元面前。
「將永憶公主好生送過來,若有差池,絕不留情!」
哼了聲,方元看完便將信紙揉了,命人放下小船,心一橫,正要親自去喚阿塵,不料她卻款步走了出來。
脂光粉艷、顧盼神揚,說不盡的光彩動人,數不完的綺麗旖旎。
看傻眼的船員們為其魄力所懾,自動左右分道,阿塵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直直來到方元面前,眸光清靈靈地勾著他,目不轉睛。
而方元亦是鐵青著一張臉,讓人猜不出他是何心思。
「方元,阿塵要你一句話,你可是要拋棄我了?我仍舊是那個在井牢裡侍候你、陪著你的阿塵,你可真要我走?」阿塵開宗明義問道,從未有過的堅毅卓絕。
未待方元回話,大明水師遠遠見到公主出現,便開始鳴鼓敲金,催促著將公主送過去。
阿塵充耳未聞,方元也是相同。
突地,高大的男人朝女人伸手,撥開繁複的頭面,準確地找到了總是在那裡的玉釵。
不管她是何裝扮,她還是天仙一般的阿塵。一幕幕的回憶湧現,方元不禁癡了。
她首次開口吟唱,是如何地勾魂攝魄,如何讓他驚艷……
她摔進井牢深潭,差點喪命,讓他情急之下,拉斷無人能傷的寒鋼……
不會寫字的她,歪歪扭扭地照著他寫在沙地上的字描,臉上沾滿了沙,像只花貓兒可愛……
聰明慧黠、舉一反三的她,學完唐代三詩聖的作品,便急急忙忙要學習宋朝八大詞家……
公子公子的喚不絕口,他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誘她、拐她,讓她改口不再叫公子而叫方元……
當她鈴鈴笑語輕喚他的名字,他就像是落地生根,心神全都安定而滿足,充滿著喜悅。
在他們之間有太多的回憶,她的貼心、她的美好,全都是珍貴的寶物,照亮了在無邊黑暗中的他;可是,她同時也是朱元炆的女兒,是如假包換、萬人之上的公主殿下!
方元抽了一口大氣,世事不能兩全,為了大局著想,不念兒女私情。他轉過臉,不再看阿塵泫然欲泣的表情。
「望公主將來能肋臣一臂之力,在宮中裡應外合,早一日奪回大明江山,讓建文皇帝重登九五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