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地皮之所以受到各方重視,,除了它牽制著金融地產畀的新發展,從而很能有效地影響本城最低限度中短期的興衰之外,也因它背後的一個傳奇故事。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世家大族也總是有的。尤其是那些在戰前已老早跟在英國佬屁股後頭討兩餐的華人,掌握到一個半個時機,就能別樹一幟。順著小島本身的奇跡,家產得以發揚光大。守到第三代,就算完全不善理財,也成巨富。單是一百幾十年下來,地皮價格的千萬倍暴漲,就需要依靠電腦運作,才能清楚計算出每日自動獲得的利潤!
這即將拍賣的一幅位處山腰、雄霸半個山頭的黃金地皮,就是屬於香港其中一個世家羅祖謀家族的。為什麼要拍賣?富不過三代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使事情白熱化的是,最近羅祖謀的長孫羅尚智,也就是羅氏家族的掌舵人,因患肺癌而與世長辭。遺產除分予他的三名子女與正室潘氏外,還有部分屬於另外兩個外室及其子女所有。於是情況比想像中複雜得多。
羅尚智有兩頭住家,是公開秘密。兩房子女共五人,事實上同在羅氏企業上班,一齊仰承父親鼻息。大體上,兩個女人跟那幾個同父異母的孩子,都已習慣,或被迫著習慣凡事有商有量,一切以羅氏家族團結為處事之大前題,年來沒有控制不了的衝突。
那另一個遺產繼承人,是羅尚智晚年時才結識的一位紅顏知己。
市場中傳說紛紜,把這位羅家遺產繼承人名單內的程咬金,繪形繪聲,說成是不吃人間煙火、貌若天仙,神似觀音的女人,實際上,任何人都說不出她是誰?根本從沒有人看過她的廬山真面目。
代表她的是本城首屈一指的顧氏律師樓,全權負責跟羅氏家族商議產業的分配問題。
至於羅尚智要把山頂這塊地皮分給他的三個女人與五名子女,又真是匪夷所思的。
事實上,身家一沾上九位以上數字的富有人家,都流行成立基金,讓後代只享用利息,而不得動搖老本的多。
這地皮要發展的話,理應撥歸羅氏企業,讓子女們視為家族公司資產處理。何況,地皮上建有羅家大宅一所,若放到基金名下去,更是順理成章的事。
為什麼羅尚智會立下遺囑,偏偏要這塊地皮,連羅氏家族大宅平分給各人,由他們全權自由處置呢?
如此安排,顯而易見,只有兩條可走的路。一是留著這塊山頂地皮與巨宅從此變為廢墟,誰也不去碰它。一是將之變賣,平分資金。
羅尚智去世之後,羅家的正室與偏房攜同兒媳,相安無事地住在這大宅內,幾近不可能,若還加上那位神秘兮兮,跟羅尚智有過如斯深厚情緣的女人,情況更加不堪想像,
羅家的三位子女,在喪父之痛後不久,立即恢復常態。換言之,在商言商,犯不著無端凍結幾億元資產在這山頭,來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今日世界,尤其不必了!
於是聯合七份力量,看來代表那紅顏知己的顧忠廉律師,也就只有爽快地簽署拍賣半山巨宅與地皮的同意書。
有人說泉下的羅尚智,一定惴惴不安。才入土不足一載,羅家大宅便將不保,如何向祖上交代。
另一派市場人士,則剛持反調,認為這正正是羅尚智的心願,
羅尚智並不是弱智人士,如何會不知道他如此分配產業,必然會有機會導致今日的結果?
他一定是有備而戰,不忍心把祖居從自己手上賣掉,於是在遺囑上下了功夫,借後人之手,將羅氏大本營轉讓他人。其實,羅氏巨宅與半山地皮,不論實質價格與家族精神象徵,都是價值連城,何解要變賣了
江湖傳說紛紜,最有趣的一個傳說是多年以前,羅尚智偶遇一位自國內來港小住的高僧,二人一見如故,剪燭夜談。高僧坦育相告,羅家富貴,三代之後,便見式微。因為這半山巨宅,自九十年代開始,氣數變移,居於其間的人,免不了一場傾家蕩產的鬥爭。
人們言之鑿鑿,繪形繪聲。話說當夜,羅尚智急極而泣,忙問應對之策。
高僧長歎一聲,久久低頭無語。
終於說;
「人力不能勝天。二十世紀末開始,香江必換另一批新貴,羅氏的百年基業,就算避得一時風頭火勢,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羅尚智當時睜著淚眼,懇懇哀求:
「就算能為子孫多添一年半載的安樂日子,也是好的,要付什麼代價,我也在所不計了!」
高僧感動於羅尚智的真誠,於是告訴他,山腰這地皮的靈氣在九十年代開始,必作山崩地裂式的轉移。以羅氏家族第四代各人的時辰八字而論,正正相沖,必會弄至勾心鬥角,四分五裂。為了避免這場浩劫,務必將家族撤離。此舉最低限度能使羅氏第四代命中的厄運延遲發生。往後,如若多行善舉,不再累積刻薄寒酸的行為,也許能有轉機。
羅尚智當年半信半疑,既不敢輕舉妄動,亦不敢稍忘高僧訓示。這些年下來,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那高僧預言會發生在羅尚智身上的幾宗大事,都陸續實現。最令羅氏震驚的,莫如是垂暮之年,仍遇上紅顏知己一事,聽說那女人的生肖與姓氏,跟高僧預測的不謀而合。
要羅尚智以迷信為唯一理由,在他有生之年出賣這羅氏家族的根源地盤,他無論如何出不了手,於是決定在遺囑上做如此匠心獨運的設計。
羅尚智的意思是,如果命中劫數,注定九十年代開始,居住或擁有半山羅氏火宅的人,要鬥個你死我活,也叫做沒法子的事。自己平生摯愛也不過是這三妻五兒,就讓他們機會均等,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好了。
萬一羅氏家族命運能避過此劫,這接受產業的一批人,自然會將之轉賣。以後是福是禍,也真要看各人的修行與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