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
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鎧影背,紅 粉冷枕函偏,
相看好處卻無言。
清·納蘭容若
巧計擒君心 丁千柔
嗨!各位親愛的讀者大哥、大姊、小弟、小妹、叔叔、伯伯、姑姑、阿姨……大家好,這本書和大家見面的時候大約是剛進入一九九六年吧!又是新的一年,丁姑娘我在此向大伙請個安──願大家新年新氣象,事事皆順心。
好了!安也請過了,那些賀年卡上一塊錢能買上一打的賀辭也出現了,現在我們還是來談談這本書吧!
這是我的第二本古典小說,原本在精靈四部曲結束之後,丁姑娘著手是一個現代的故事,但是為了主編大姊的「利誘」──古裝的封面,丁姑娘我非常沒有「節操」的放下了手中的故事,這就是這本書會這麼早出現的原因了。(若以丁姑娘的本意,這本書至少還排在第n本之後。)
自從<愛戀時光河>以後,一直有好多讀者大人要丁姑娘也寫寫裴家其它幾個人的事兒,想是想過,倒是一直沒有特別想著手,直到這一次突然事件,才又勾起了丁姑娘的回憶。
看來,是再讓那幾人出來和大家說哈囉的時候了!
眾家聰明的小讀者,猜猜看這一次的主角是誰?
丁姑娘寫的不是那個總是「狐笑」的裴冷築,也不是那個嘴巴壞的「爆竹小子」裴冷笙,而是那個文靜的大家閨秀─── 裴冷箏。
如果妳(你)看過<愛戀時光河>(什麼!還沒看過!嗚……太傷丁姑娘我的心了),妳(你)就知道她可是一個標準的中國仕女典範,不管是進對應退、三從四德、琴棋書畫……只要是女人該會的,她無一不能。
哇!這種女人大概也只有遠古年代才有了,要生在現代,怕早不成了絕跡的恐龍?
原本丁姑娘還怕這個仕女典範會用她的溫柔文靜把丁姑娘悶死,於是拚命灌輸女性意識到她的恐龍腦中,結果好好的一個文弱大姑娘讓丁姑娘變成了……
賣個關子,就讓妳(你)自個兒發覺吧!
對了!在開元二年時,突厥可汗派兵包圍北庭都護府是真有其事,而且都擔的叛亂也是史書上明白記載的,小說嘛!總是真真假假,當然這一次的故事仍是穿插在真實歷史中的一個虛構故事,不知道妳(你)覺得如何?
最後仍是衷心希望妳(你)會喜歡!
第一章
唐開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長安大明宮 紫寰殿
「傲天也該班師回朝了吧!」
發話的是一個器宇軒昂、眼中露著精明和不怒而威氣勢的偉岸男子,看他身著一襲金縷製成的龍袍,想當然也知道他就是當今的皇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也。
他口中的傲天就是他的拜把兄弟──李傲天。
年初,由於突厥可汗派他的兒子同俄特勒及妹夫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率兵包圍北庭都護府,身為驃騎大將軍的李傲天就領兵迎擊,而今即將凱旋歸來。
「從北庭都護府到長安大約有近半個月的行程,而皇上又特下詔令其回宮,大將軍應該會快馬先行,依臣估計,七、八天即可回京,看樣子,這兩、三天就該到了。」
回答的是年約二十七、八,長相俊朗而溫文的男子,看起來有三分俊逸和七分率性,在唐代這個男子以高大健壯為多的時代,他的長相未免過於清秀,不過,如果仔細看他的眼神,卻不難發現他的眼中閃著犀利的智慧。
「守謙賢弟,我不是說過,當我們三兄弟獨處的時候,就別在那裡君君臣臣的了。」這話聽起來像是責備,但是李隆基的語氣卻是輕鬆的。
「大哥,何以要二哥如此迅速回宮?」白守謙的聰明一向是出了名的,他早就看出這些天李隆基似乎有心事。
「你覺得傲天是不是該成家了?」
「大哥何出此言?」
看來,事情並不單純,大哥一向不過問他們的婚事,怎麼這會兒提起這個問題來了?他不會是心血來潮想做媒吧!他得小心一點才是,否則,搞不好連他也一起拖下水了呢!
「前些日子,西突厥的都擔可汗代他妹妹都妲娃向我提親,對像指名就是傲天。」
白守謙聞言,笑得差點在地上打滾,從古至今,就只聽過公主和親,他這個二哥如果真要娶了那胡家女,只怕要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和親的男人了。
「看來,傲天二哥這個驃騎大將軍竟迷倒了不少胡姬,這會兒變成被人要求和親對象了!這件事二哥知道嗎?」
「我就是想私下問問傲天的意思,只不過……」
李隆基話只說了一半,不過,聰明如白守謙,一下子就看出他大哥遲疑的原因。
「只不過都擔這個人心機頗重,而且由近年來的表現,看得出他有叛意,或許他想將二哥收為妹婿是另有深意。」他明白的點出李隆基的心態。
誰都知道李傲天可是身兼安西、北庭的大都護,更是正一品的隴右道(唐時天下分十道,隴右道約今日甘蕭河西走廊一帶)驃騎大將軍,其所統領的震雷軍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一向不怎麼安分的都擔,竟然想和他聯姻,這其中似乎不單純。
「不愧是三弟,一下子就道出為兄的思慮。」李隆基嘉許的說,他的二弟和三弟一武一文,可以說是他的左右手。
「難道大哥不相信二哥?否則此事有何可慮?」
「非也,我並不是不相信你二哥,相反的,就是因為你們是我的好兄弟,所以我才不願如此輕率的承諾這件婚事。常言道:『娶妻娶賢』,我知道傲天的個性一向狂傲霸道,而他又長年鎮守在庭州,四鄰皆是胡人,若和突厥公主不和,他在關外也不好辦事。」
「大哥所慮甚是,可是二哥已屆而立之年,並尚未成家,若沒有一個好理由拒絕這門親事,可能會使原有即富二心的都擔更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