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看這樣吧!我也去幫你找這位不速之客如何?」
「啊?」秋娘愣了一下。「楊公子你要幫我找?這……這我怎麼擔當得起呢?」
「不用跟我客氣了,我是順便活動筋骨,老闆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楊逍給了秋娘一個迷死人的笑容,然後身形一晃,像陣風似的一眨眼就不見了。
秋娘看傻了眼,好半天才口吃的說:「原來楊公子是練家子啊,真是真人不露相。」
第二章
這醉仙樓裡裡外外就這麼點大,一個小姑娘能躲到哪裡去呢?
楊逍把醉仙樓的前院後院,周圍附近都找過一遍了,就是找不到秋娘所說的女扮男裝的姑娘。
他想,如果此人沒有逃出醉仙樓,那她現在一定還在醉仙樓裡。
醉仙樓不可能每個房間都有客人,說不定她就藏在那些沒有客人的房間。
思及此,楊逍重新回到醉仙樓,不過這次他不是從大門口進去的,他躍上屋簷,然後跳進一門窗戶是打開的漆黑房間。
房間裡面漆黑一片,他用心聆聽除了自己呼吸聲之外的聲音。
確定沒有其他的聲音之後,他離開這個房間,往下一個沒有人的房間前進。
他又從窗戶跳了進去,無聲無息的,就像貓那般靈巧。
這一次,他聽到了除了自己以外的呼吸聲,有人也在這個房間。
他慢慢地朝聲音前進,很快地就分辨出聲音是來自桌子底下。
原來是藏在桌子下面啊!
人是找到了,接下來要怎麼做呢?
正當他思考這個問題時,那個藏在桌子下面的「東西」居然說話了。
「唉,真不好玩,早知道這麼快就被人識破,打死我我也不來體驗嫖妓這種鬼東西。」
何妙玉不甘心地咬著手指。真是的,她什麼都沒玩到見識到,就讓人摸了一把,那個妓女得了便宜還賣乖,摸了她的胸還發出難聽的尖叫聲,直叫著:「啊,這個人是個女的,來人啊,快來人啊!」
需要這麼大驚小怪嗎?明朝有哪一條法律規定女人不能上妓院的?她好恨哪,她還以為自己扮得很像男人呢,真的是太失敗了。
其實她本來可以逃出去和臨陣脫逃沒有進醉仙樓、現在一定還守在門外大樹下的阿朱會合的。可是因為她實在是太不甘心了,她不甘心什麼都沒有見識到就這樣離開;所以她反其道而行,趁大家都在外面找她時,偷偷地摸回醉仙樓,躲到這個沒有人的房間,等待機會看看事情能不能有點轉機。
她這份不放棄的心果然讓她等到了轉機,聽了她說的話的楊逍忍不住在黑暗中笑道:「我沒有聽錯吧!女人要體驗嫖妓?女人嫖女人,哈哈,這實在是太好笑了。」
「哇!」聽到這在無預警下發出的聲音,何妙玉嚇得發出一聲尖叫。
在她什麼都沒有搞清楚的時候,楊逍只說了一句話就堵住她的第二聲尖叫:「姑娘,你想讓妓院的人發現你的藏身之處嗎?」
何妙玉心驚地閉上嘴巴。然後她聽到的一聲,下一刻她的週遭由黑暗走入光明。
「姑娘,請出來吧!」
怎麼辦?何妙玉把心一橫,從桌子底下爬出來,既然躲不掉,她就勇敢面對自己的命運吧!
站定的何妙玉不安地看著眼前這位穿著青衣的男子,就是他把桌上的蠟燭點燃的。
何妙玉的心怦怦狂跳,不是因為害怕,不是因為驚嚇,而是因為這個男人帶給她的震撼。
天啊,原來古代也有長得這麼帥的男人啊!
她最欣賞的男人類型從來就不是白白嫩嫩、惹人憐愛的小白臉型的美少年,她喜歡比較成熟有男人味的;當然不是一定要像阿諾那種健美先生有著發達的肌肉,她喜歡的男人味要形容的話是有點抽像,但肯定不是有脂粉氣的那一種,是那種讓人感覺身上有陽光灑下來的男人。
眼前這個年輕的男人,雖然沒有陽光灑在身上──因為現在是晚上,而且又在屋內,且長得還差她的偶像劉德華一點點,不過已經夠了。這個看起來像是金庸大師筆下楊過的男人居然就在她眼前出現,在這一刻她終於有來明代這一趟是不虛此行的感覺。
何妙玉看到楊逍後就深陷在自己的幻想中,陶醉不已。那麼楊逍呢?
楊逍所受到的震撼自然不亞於何妙玉,在初見何妙玉的那一刻他以為自己花了眼,好一個晶瑩剔透的美人兒啊,就算穿著男裝做男人的裝扮,她仍然是美得懾人。
這麼美麗的人兒秋娘居然沒有一開始就否定她喬裝男人的身份,算這位姑娘運氣不錯,碰上了眼拙的妓院老鴇,如果換成是他,她肯定走不進醉仙樓的大門。
「你是誰啊?」何妙玉一對明亮的美目死盯著楊逍陽剛俊美的臉。哦,真的是太好看了。
「在下楊逍。」好大膽的女孩子啊,她向來都是這樣毫無保留地注視男人嗎?
「楊逍?」何妙玉又驚又喜地再問,「是木字旁的楊和逍遙的逍嗎?」
「是的。」
「真的啊?」
何妙玉一直笑一直笑,楊逍看她沒有原因就笑得好快樂,心中對她這份自得其樂的能力感到佩服。
何妙玉一邊笑一邊說:「好好玩喔,你居然叫作楊逍,是那個在《倚天屠龍記》裡面把紀曉芙害得很慘的壞男人耶,我是不是來到金庸的武俠世界了?」
「金庸?」楊逍心想最近武林中出現過這號人物嗎?怎麼這個名字他從來沒有聽過。
「哦,他不住在這裡啦,不過他在我們那裡寫的武俠小說很好看喔!」何妙玉笑看著楊逍愈者愈好看的臉。「如果你叫楊過我會很高興的,不過楊逍也不錯,雖然不是主角,不過也是個蠻重要的角色,而且他也長得很好看。」
楊逍默默地看著她,她說的話他居然一句都無法回應。
何妙玉瞄他一眼,又開心地笑了。「我遇到年輕的楊逍耶,這次到明代來總算有點收穫,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