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你到現在還不曉得,他也在皇甫靜手下做事,對不?那時,他對我說要去辦事,說給我時間,讓我好好想清楚。我認真想了,三年當中,我反覆思量,終於想出一個結論,如果我真的是他的幸福,我到底在害怕什麼?錯過一次是遺憾,錯過兩次呢?是不是愚蠢?
「昨天我終於收到他的信。他說,他即將回京,因為跟著榮親王,他立下許多功勞,皇帝必定封賞,到時,我們的身份將更懸殊,他告訴我,如果這會讓我害怕,那麼他選擇幸福不要前途。
「如果一個男子肯為了我不要前途,還不能證明在他心中我是無價珍寶嗎?所以……丫頭,我決定了,我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這次,我將要傾盡全力,牢牢地抓住視我為貴的男子。」
舅母的話讓詩敏動容,她本就覺得莊師傅和舅母之間存在情憬,當年她還為著莊師傅的離開感到可惜。
她輕輕環住舅母,低聲道:「老天爺很公平,我的舅母值得最好的對待,你一定會得到幸福。」
故事輪番上陣,刺激著她的知覺,害得詩敏經常發呆,偶爾會莫名其妙問喜妹一句,「你也有故事要告訴我嗎?」
接下來,莫歷升回京,江媚娘、莫鑫敏對詩敏做的事被揭穿,氣得莫歷升將惡妻關進柴房,要她好好反省。
之後,李家人使了大把銀子才將兒子從獄中救出來,可李海廷這輩子是廢定了,他們不敢上街門鬧,只好私底下綁走莫鑫敏,要求莫歷升出面,還李家一個公道。
他們堅持莫歷升將詩敏嫁到李家,就算要因此守一輩子活寡,那也是她「性情yin蕩」的結果,怨不得旁人。
莫歷升焦頭爛額卻束手無策,女兒已經被榮親王爺訂走,他哪能把詩敏給李家,更何況做錯事的人是鑫敏,憑什麼要詩敏替他承擔?
事情僵持不下,莫鑫敏的親生母親卻誤以為莫大人已經知道兒子的身世,才不願意救兒子,竟然跑到莫歷升面前痛哭流涕,承認自己為了貪圖富貴把兒子賣給江媚娘,她早就後悔了,求莫歷升看在養育多年的分上,把人救回來。
莫鑫敏身世大白,此事傳得沸沸揚揚,朝堂上,莫歷升成了許多人的嘲弄對象,他一怒,與莫鑫敏脫離父子關係。
幾日後,有人在街上看到莫鑫敏,他雙腳被打殘,一隻眼睛失明,全身是傷,髒兮兮地躺在路邊行乞。
知道這個消息後,詩敏讓濟慈堂出面替他醫傷。
莫鑫敏的親生母親來接他那天,詩敏來到他面前,給他二百兩,最後一次喊他大哥。
她說:「大哥,無論如何,我都感激你幫我救回二哥,你曾經是個本質良善之人,我不明白怎會變成今日這樣,不過……過去的事就別再提了,萬望未來,大哥能好白為之。」
聽見詩敏還願意喊他一聲大哥,他默默垂淚,羞愧不已。
兩天後,莫歷升收到莫鑫敏寫的信。
他在信中感激父親的養育之恩,也對自己做錯的事深感抱歉後悔,他還提及當年江媚娘禍害鈁敏和嫡母夏宛娘的事,說父親若要與江媚娘對簿公堂,他願意出面為證。
事實拆穿,莫歷升找上江家,一紙修書,把江媚娘趕出莫府。
那日,莫歷升關在屋裡暗自垂淚,痛恨自己的所作所為。他想起自己因為髮妻宛娘的商家出身,冷漠以待,卻因為江媚娘是官家閨秀而頗多看重,如今想來,真是個大笑話。
莫鑫敏事件過後,迎來建平元年的八月。
莫鈁敏回京述職,因他在晉州政績良好,並助附近幾個州縣行水利改善之策,新帝看重他,讓他御前當差。
為當差方便,住在莊園自然不行,詩敏雖然被一個又一個的消息搞得渾渾噩噩,卻也不能不強振精神,打理皇帝賜給哥哥的宅院。
不打理不知道,一打理,詩敏才發現,皇帝賜下的新宅竟緊鄰榮親王府,知道這個事,最高興的莫過於莫芬敏了,新宅才打理好,她便催著父親搬家。
之前因為江媚娘,詩敏不願意與父親同住,如今狀況不同,且哥哥高陸,卻不接父親和妹妹過來,規矩上說不過去,於是詩敏先將舅母、奶娘和幾房家人送到新宅安置,再打發了莫府下人,將父親和大姊給接來。
詩敏忙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一切佈置就緒,在搬進新宅那天,她就病了。
儘管她病得昏昏沉沉,卻也知道,宮裡來了一道聖旨,將她指給榮親王為王妃。
賜婚啊……詩敏病歪在床上,捧著發脹的腦袋,理不清腦子裡的紛亂。
她當然明白,由皇甫靜親自上門提親和皇帝親口賜婚,兩者之間的差別相當大,有皇帝在背後支持,她就不僅僅是七品縣官的女兒、不是商女,日後嫁進榮親王府,身份地位更顯尊榮。
可,那是他要的嗎?
她想他、念他,不知不覺把他擔在心上,那是因為……
因為一個月的朝夕相處,她與他處出幾分感情;因為他分享她的秘密,並且深深相信;因為他是個很有說服力的男人,也因為她的身邊除了他,沒有過其他男子。
可皇甫靜不同,他身份尊貴、富可敵國,他走遍大江南北,見識過的女人無數,比她美的、聰明的、能幹的多如過江之螂,詩敏有自知之明,她不認為自己有條件教他上心。
何況滿朝文武,有多少官家的女子心儀於他,為什麼皇帝偏偏挑了沒沒無聞的自己?這個指婚背後隱藏多少她不知道的事情?
是皇帝防他功高震主,刻意挑選一個沒身份背景的女子給他,好讓他沒機會和權貴聯結?還是皇帝刻意掃他的面子,讓他認清楚,就算他在百姓心中是神,他還是皇帝手下的一個奴才?
詩敏越想越心煩、火大,自暴自棄說:算了、算了,又不能抗旨,乾脆樂觀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