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吃快吃,吃飽好好睡一覺,瞧,整個人瘦了一大圈,華姨看了也心疼。」
「知道了,謝謝華姨。」
她再謝一遍,低著頭,大快朵頤,菜不大好吃,麵條還有些微酸味,可是來到古代幾天,她別的沒學會,隨遇而安倒是學得不壞。
低著頭,她一面吃,一面在心底盤算起未來。
她是學幼教的,在沒有幼兒園可教的時代中,她能做什麼養活自己?
下田?算了,就算有農藥和除草機,她也種不好一畝田,何況這裡只有耕牛和種子。
下廚?更算了,她會烤蛋糕、會做菜,但沒有紅酒、意大利肉醬,沒有奶油和模具,沒有胡椒和香料,她端不出上得了檯面的東西。
當歌妓……哈哈,別提了,光想她都會笑到肚子痛,她的歌聲好嗎?勉強還可以,問題是,她只會唱「公雞啼,小鳥叫,太陽出來了」,除非她想刷新歌妓新歷史,否則想都別想。
公雞啼,小鳥叫,太陽出來了……她想起果果,那次她要他別看睡前讀物,好心為他唱催眠曲,聽見她唱歌,他竟說:「你這是催眠,還是殺人於無形?」
那個說話老氣橫秋的壞小孩。
心酸酸的,果果和他姑怎麼啦?醫生查出果果的病因沒?果果他姑車禍要不要緊?她莫名其妙失蹤,果果和他姑會不會很傷心?
應該不會吧,那兩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東西,也許早就把人們對她的記憶全數刪除了。
歎氣,賀心秧第一百次說服自己。
勇往直前才是該做的事,反正更改不了局面,與其傷心,不如想想明天,如何讓自己過得更愜意。
說不定她會變成歷史上第二個武則天,第二個英明神武的女皇帝;也許她會讓中國提早兩千年進入民主時代,讓美國的獨立宣言靠邊站;也許她有機會把埃及金字塔、羅馬競技場通通蓋在中國大陸,讓以後的子子孫孫靠祖宗留下的遺產大賺觀光財,或許……
身子晃了兩下,奇怪?頭怎麼這麼暈,難道是面裡加太多味精?見鬼了,這時代味精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好不好……
身子晃得更厲害了,她想抬手揉揉發脹的額頭,卻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半分力氣,手微微一抬,筷子順著指間滑下來,她努力撐開眼皮,發現同桌的女孩和自己一樣晃,而旁桌的醜女孩,個個瞠起銅鈴大眼,眼底閃過驚懼。
此刻,她腦海中閃過一分明白,她,被騙了。
這些古人,善良個……屁……
再次醒來,賀心秧的手腳被繩子結結實實地捆綁住,身邊還有三個和她同桌、同馬車的女孩。
她心底暗自忖度,這個地方肯定不是個良善之地,否則華姨怎需要下藥迷昏她們,難不成是……男人最喜歡、女人最害怕的風月場所?
心底狠狠嗆了幾下,頭腦裡開始尋找小說、電視裡看過、聽過的片段場景,接下來會怎樣?
被灌迷藥,送到色員外的床上,從此認命當個妓女?運氣好的話,越當越有名,某個大爺食髓知味,花大把銀子把人買回去,從此公廁變私廁?
她不要!
問題是,不認命的話……她該怎麼做?對,動動腦,認真想,她一定可以想到辦法,從眼前困境解脫。
她偏過頭,瞥一眼和自己靠在一塊兒的女孩,她們都醒了,臉上儘是惶惑不安,有人低聲啜泣,有人滿目茫然,唉,風水輪流轉,她們才在得意自己的相貌勝過旁人,怎知轉個身,這張讓自己感到驕傲的臉就替自己惹了禍。
賀心秧試著挪動身子慢慢坐正,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四下轉動,細細觀察週遭環境。
這裡是一間柴房,牆角處堆了不少柴薪,門側有扇窗子,窗戶透進來的光亮驅走幾分陰涼。屋子裡的空氣不大好,隱約聞得到腐臭味道,她不禁這樣推測,人口買賣在這裡是違法的,必須暗地進行,直到確定這批貨物肯乖乖納管,不會惹事為止。
因此……扮演合作的肉票,逃生機率會比較高?
吱……嘎……兩片老舊的木門,從外面被推開。
一名穿紅戴綠、全身珠翠,四十歲上下的中年婦人走進門內,身後跟著一個較年輕的女人和四個營養過剩的黑壯男子。
走在前頭的婦女方進門,身後那個年輕的連忙搬來長凳,伺候她坐下,而四隻台灣黑熊看了四個還算安分的肉票一眼後就雙手環胸,走到門口守著。
賀心秧細細觀察兩個女人的長相。
年輕那個,五官普普,卻有一雙突兀濃眉,眉心一顆肉痣,看起來有些奇怪,不過當她眼光掃向自己時,賀心秧察覺一抹精明銳利從她眼中閃過,她知道這不是個簡單的女子。
年紀較大的那個,面容雖有老態卻風韻猶存,腰身纖細,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風流。
「帚兒,你覺得這批丫頭,誰是可以扶得上檯面的。」她兩手環胸,眼光逐一在四人臉上掃過。
「寶嬤嬤,依我看呢,旁人也就罷了,這位秧秧姑娘一見便知不是俗物,光是繃著臉都能令人眼光轉移不開,若是肯啟唇淺笑,肯定一笑傾人、再笑傾城,怕是全城的男子都要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賀心秧臉部線條僵硬。沒事她要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做什麼,展示自己的內在美嗎?不必了,這裡又沒有CK或曼黛瑪璉。
寶嬤嬤聞言,屈了屈身,向賀心秧湊近,右手勾起她的下巴,認真審視過半晌後說道:「這丫頭模樣長得清麗美妍便罷,更難得的是有大家千金的氣質,若是把她塑造成家道中落的官家小姐,肯定能替花滿樓大賺一筆。」
花滿樓?寶嬤嬤的話證實了她的猜測,額頭瞬間刷下三道粗黑線。
這顆笨蘋果啊,華姨的意思不是不賣她,是說賣到大戶人家當丫頭太便宜,她屬於高價貨……她怎麼就掉以輕心,用力給她吃飽之餘,還讚美起古代人的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