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官夫人出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33 頁

 

  看來他倒不是一介莽撞武夫,可以著人調查一番,倘若是可以用的人才,王爺那邊亦可下工夫招攬。

  「是,下官告退。」

  「至於方才逆子所言……」

  武陵侯話未說完,宮晴已怒視五公子一眼,冷笑,「多行不義必自斃,宮節不是那種不辨是非、嘴碎多言之人,還望侯爺毋庸擔心。」

  宮晴轉身,在總管的引領下走向侯府大門,和慕容郬一起離開侯府。

  她板著臉,低頭前行,一語不發。

  慕容郬疑惑,「破了命案,你不高興?」

  「有人死、有人禍,便是破了案,誰高興得起來?」她搖搖頭,朝府衙的方向走。

  原來是悲天憫人,果然女人做這樣的工作,還是太辛苦。

  「果果告訴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吃點糖,會讓人愉快一些。」

  慕容郬突如其來迸出這樣一句,惹得宮晴輕笑。

  「你要請我吃糖嗎?」

  「對,京城有一家鋪子的糖很有名,我請你。」

  「真是多謝了,收下你的匕首又收糖,今兒個真是大豐收。」

  「不客氣,如果你還有喜歡的……可以告訴我。」說完,他三度紅了臉。

  宮晴不由得抿唇失笑,他是個害羞男人。

  在慕容郬的引領下,他們來到楓余居,尚未進門,就看見賀心秧和蕭霽從裡頭走出來,四人相見都頗覺意外,賀心秧看看宮晴再望望慕容郬,怪了,慕容郬的眼神怎麼像當賊被逮個正著?

  蕭霽卻別開臉、偷笑著,師父的心意誰都看得出來,只有遲鈍的笨蘋果才會沒發現。

  可惜,就怕是襄王有夢、神女無情,姑姑見識過那麼多對待女人風度有禮的紳士,應該是看不上這個時代的沙豬吧。

  「你們來買糖?」宮晴問。

  「是啊,買了一堆呢。」賀心秧笑答,那眼光硬是不肯從慕容郬臉上轉開。

  「要回去了嗎?」宮晴敏眉,想轉移賀心秧的目光。

  紫屏搶答,「我們要出來看熱鬧。」

  說完,她指向街的那一頭。

  賀心秧沒被宮晴分散注意力,倒讓紫屏的話給吸引,她們齊齊轉頭。

  不多久,鋪子裡許多和他們一樣好奇的人走了出走。

  哇,有人在送嫁妝耶,鑼鼓喧天,吹吹打打好不熱鬧,賀心秧握了握宮晴的手,滿眼興奮,這可是她們第一次見識古代人的豪華婚禮。

  只見兩人合抬的紅色漆盒有上百抬,漆盒上有金玉珠寶、綾羅綢緞、玉器配飾,有象徵田地的泥磚、金銀元寶,有各式傢俱……長長的人龍緩慢走著,不時傳來震耳的鞭炮聲。

  「這是哪家有錢人在嫁女兒啊,這麼鋪張?」鞭炮聲中,賀心秧搗著耳朵大聲說話。

  那名深受蘋果感動的楓余居老闆,不曉得在什麼時候走到她身後,笑說:「夫人有所不知,這是惠平郡主的嫁妝,她就要嫁給勤王了,皇帝賜的婚呢。」

  倏地,賀心秧捕捉到某個訊息,她緩緩轉頭,望向老闆的眼神裡充滿疑惑。

  「你說,惠平郡主要嫁給勤王,不是蜀王?」她需要確認。

  「沒錯啊,就是勤王,勤王妃去世,方迎娶惠平郡主為妃。」

  一下子,賀心秧的腦子懵了,她呆呆地傻立十秒鐘,然後像是加足了汽油似的,一催油門,飛快往家的方向奔走,那速度……不該是身懷六甲的孕婦該有的啊!

  宮晴飛快追上,回過神的蕭霽和慕容郬等人自然也快步跟上。

  一群人急匆匆的離開,沒注意到街角處,兩名穿著黑衣的男子已經盯著楓余居很久了,從慕容郬和蕭霽碰面,他們的目光就沒有轉開過。

  他們很熟嗎?那男孩和蜀王之間有什麼關係?兩人目光一閃,知道是順籐摸瓜的時候了,一點頭,很有默契地分頭行動。

  第九章 一枝紅杏出牆去(1)

  議事廳裡,幾個臣子方才離去,他們都是最近重回朝堂的老臣,這五年蕭瑛沒少和他們打過交道,在皇帝趕他們離京時,都是他暗中養著。

  錦上添花,不過枉擔了逢迎臭名,聰明的人,才懂得雪中送炭。

  這些年,他們雖不在朝堂上,但心思從未離開過,兩隻眼睛始終盯著朝堂,無一刻放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瞭解蕭栤確如先皇所言,無能力治理國家,需知馬背上開國、馬背下治國,開拓疆域需要武將,而掌理朝政更需要有才智、有能力的文官。

  如今他們在蕭瑛的暗助下重返朝堂,豈會不知誰才是真正的主子?

  祈鳳皇朝國勢日漸衰弱,正是他們可以一展長才的好時機,因此官復原位後,條陳折子一個個的上,蕭栤眼看著幾個復出的文臣,因失而復得的功名竭盡心力為自己辦事的那股熱勁兒,滿意極了,至於他們不斷在身邊安插自己的人手這回事,也就睜一眼閉一眼,辦差嘛,總是需要幾個稱心合意的人。

  這個,正是蕭瑛要的結果。

  蕭瑛不躁進,他把朝堂當成商場經營,看準時機下手,所以目前,朝堂已有兩成他的人馬,軍中也有他的人,從小兵升上軍官,慢慢地,當朝中七成官員是他的人、當軍中的決策者也是他的人時,蕭栤就該壽終正寢了。

  他和蕭栤不同,蕭栤以毒害死父皇,而他卻要以毒延續蕭栤的性命,至於是否活得渾噩、活得痛苦,那就不是他照管的範圍。

  不過在那之前,他得力挽祈鳳皇朝的國勢,眼前雖說四周小國也處於內亂之中,無力發動戰爭,但光是北方的韃子、東方的倭寇,就讓人夠受的了。

  幸而黃庭長進,入了周成康麾下後,連續打過幾場勝仗,士氣大振,而李晉海得了青鹿島千員水師後,不再保留實力,強攻快打,消滅幾千名倭寇,也因此緩了之前朝廷欲頒的禁海令。

  至於北方韃子,年年犯境的人數越來越多,若不趁其未壯大之前一舉殲滅,怕是一留二留要留成禍害,只不過如今該由誰去率軍?讓這群文臣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可用人選。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封面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