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一封封細數過,齊靳從底下翻出最裡層的紙箋,那不是信,是他偷來的……詩作?
都是月亮惹的禍,這樣的月色太美你太溫柔,才會在剎那之間只想和你一起到白頭……
可以嗎?他能和小丫頭到白頭,即使他不再是大將軍?
可以嗎?他有能力愛她護她,讓她不遭遇半分危厄?
他從白天想到天黑,想得月亮西墜、星子低垂,想他和小丫頭在一起的每個時分,相聚次數不多,但都記憶深刻。
突地,信裡的話從他腦海間翻跳出來。
相思是一紙契約,同時綁架兩個人、兩顆心,直到兩人再次相遇,約成、心平。
是小丫頭寫給他的信,初初看見,他的心不自覺地微暖,雖然信裡頭沒有指名道姓,說清楚被綁架的是哪兩個。
但齊鏞說,清丫頭真心喜歡他。他們啊……他們居然被一起綁架……又暖了,他的心。
笑容拉開,不自覺地。
因為齊靳想起,那次自己給的回信裡義正詞嚴,要她別學其他人風花雪月,多認真學學掌事理家。
那個「其他人」,指的自然是道理一篇篇,卻總是違背仁義禮智信的蘇致芬。
並且他隨信附上一本《婦德》。
戰場上哪能找到那種書,他還是讓常業回京一趟買下的,據說常業特地買最昂貴的精裝本,專供豪門貴女讀的那種。
之後,他經常想像她收到書後的表情,會噘嘴、鼓腮?會斜眉、翻白眼?還是會氣得跳腳,指著《婦德》說:大將軍侮辱我無德!
想著想著,笑意不絕。
在東方翻出一陣魚肚白時,他輕聲低喚,「李軒。」
一個黑色身影迅速自門外飛掠進屋,在他跟前躬身,「屬下在。」
「去幫我找周譯過來。」
聞言,不由自主地,面無表情的李軒揚起眉毛,他沒發覺自己的聲音比平日高上好幾階,他揚聲響應,「屬下遵命!」
再次飛掠出屋,他興奮地在院子裡接連翻上好幾圈,臉上笑容控制不住。
第三十七章 育清備嫁(1)
右手接下皇帝的賜婚聖旨,左手便開始備嫁妝。
婚事很趕,從接旨到出嫁,只有短短三十幾天,中間又遇到過年,就算黎育清把眼睛給熬紅,也繡不來嫁衣、喜被、枕套、荷包……幸好婚事按照公主禮制,由禮部操辦,黎育清只需要當個甩手新娘,更好的是,蘇致芬允諾,嫁衣由「天衣吾鳳」全權負責,這讓她更加輕鬆自在。
這段日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府里長輩心疼她「為國捐軀」,竟不像一般新嫁娘般把她拘在屋子裡,除進宮幾趟外,黎育莘、黎育岷和齊鏞也經常將她扮成男裝,帶著到處跑。
黎育岷陪她到「天衣吾鳳」,幾次下來,他和阿壢結為好友,至於見到蘇致芬的真面目,除詫異之外,並無多話,事後黎育清悄悄問他看法,他揉揉她的頭,低聲歎道:「你如果能學學她,多為自己盤算就好。」
黎育莘和齊鏞則是拉著她到處拜訪名醫,瞭解齊靳的傷勢,心裡好有個底,免得嫁進去後心慌意亂,幫不上忙就算了,反而給人添亂,黎育清還向大夫學習按摩手法,以便日後近身服侍。
據說,將軍府很大,奴僕卻不多,只有一些婆子和粗使丫頭小廝服侍,至於大丫頭,除小名妞妞的齊湘身邊有兩個之外,就沒有多餘的了。
聽見這情況,蘇致芬不滿發話——又不是國家公園保育區,只見風景、不見人影,將軍府養不起幾個下人嗎?
之後,她拿出幾張銀票遞到黎育清面前,慫恿她去對齊靳說:「恭喜大將軍、賀喜大將軍,您娶了個富貴賢妻,千萬別省這點小錢。」
齊鏞在旁聽見,索性好人做到底,找來人牙子,同黎育清、黎育岷、蘇致芬一起選了四、五十個下人送進將軍府,並尋來宮裡嬤嬤教規矩,當中黎育岷精挑細選,挑出石榴、月桃、銀杏連同陪嫁的木槿共四人,日後留在黎育清身旁服侍。
對這事,蘇致芬上心,家裡的長輩也掛心,黎老夫人尋機會問黎育清,要帶誰出嫁,她二話不說,扳起手指頭開始細數,「要帶爺爺、奶奶、四哥哥、五哥哥、大伯父、大伯母……鄭嬤嬤、趙嬤嬤、木槿……」
她這認真模樣,惹得老夫人大笑不己,說:「心這麼大,把我們幾個老傢伙全帶過去,難不成你想把將軍府變成黎府?」
黎育清想也不想,用力點頭,反正齊靳從小缺長輩疼愛,有大夥兒幫著寵,或許他心裡的仇恨會少一點、輕一點、淡一點。
結果,祖母只給她一個木槿,她噘起小嘴不滿道:「奶奶小氣,清兒提了十幾個,奶奶只給一個,還是最笨的那個。」
她的話,引得在旁服侍的木槿頻頻翻白眼,而李氏笑彎雙眉,道:「反正將軍府離咱們家也不算遠,以後讓父親、母親經常過去好了,好教將軍見識見識咱們懷恩公主是怎們同長輩耍賴的。」
黎育清笑著靠到祖母身上,說:「以後能這樣耍賴的機會就少了。」
一句沒有太多心思的話,招來老夫人的紅眼眶,心想:清丫頭真正待在自己身旁的時間不算長,可她貼心善良、處事溫柔大方,幾次看著清丫頭,心底總是微微遺憾,她還真想見見丫頭的母親,看看是個怎樣的人才,方能教養出這樣的孩子?
眼看離家在即,黎育清趁空依蘇致芬教自己的方法做了暖暖包,讓木槿捧著往祖父母住的春暖堂走去,而此刻,春暖堂裡頭,老夫人和老太爺正商量著給黎育清添嫁妝的事。
儘管皇帝旨意己下,黎育清要從宮裡出嫁,可她總是黎家的丫頭,當祖父母的多少想盡心,只是東西還沒送,皇帝就先發了話,說——「懷恩公主是朕的女兒,自有朕操心。」
「……不如,咱們把要添妝的東西兌成銀票,給了清丫頭?」老太爺沉吟須臾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