蕥兒推著關關直道:「不行、不行,你得去解釋,別讓所有人全當咱們窮得像破落戶。」她把自己和關關綁在一塊兒,丟臉一起丟,得意一起得,不知不覺,兩人在同仇敵愾中,變成分割不去的好朋友。
關關笑著摟摟她說:「永遠不需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因為喜歡你的人不需要,而不喜歡的人不相信。」
人都是依自己的心意想事情,卻還要強加附會,把別人的行為套進自己的理解中,從沒想過這往往是錯誤的源頭,但最糟的還不是這個,最糟的是,明明別人事後已經面對面解釋過,卻還要認定他人是強辯。
自我中心,是件相當可怕的事。
關關摟著蕥兒說話的時候,吳衛就在一旁,他輕描淡寫丟下幾句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與人見識,把自己也瞧得小了。」
說也怪,關關講一大串,蕥兒還有滿肚子意見,偏偏吳衛短短幾句,就打中她的心,她想了半晌,認真對關關說:「是啊,咱們何必為一個小人,把自己也瞧小了。」
關關聳肩,奇怪?吳衛有說得比自己好嗎?她怎麼就這麼聽他的話?頓時,她有種粉絲被搶走的感覺。
「那個吳衛是做什麼的啊?」關關問道。
「他啊,他可是個大俠客呢,濟弱扶傾、救人無數,要不是他不愛說話,一定可以從他身上敲下許多行俠仗義的好故事。」蕥兒眉飛色舞的說道。
「他既然不愛說話,你怎麼知道他濟弱扶傾、救人無數?」
「二哥說的咩!聽說他有一手打鐵的好功夫,打出來的武器能削髮如泥,許多江湖人士想求他打一把刀都難得呢,因為他來無影、去無蹤……」蕥兒津津樂道,說個不停。
關關看著這個小小追星族笑了,忍不住想起自已在現代的妹妹……
第二十三章 長者賜不可辭(2)
關關的幼教觀念要推廣的主要對像不是農戶,因此她沒有等到秋收結束,而是選在天氣微涼的中秋節過後,舉辦幼稚園發表會。
有王氏的鼓吹以及懷青、懷豐的大力支持,發表會當天來了五十幾個年輕夫人和老爺,他們不是有地位的、就是有錢的。
當幾個三歲小娃兒搖頭晃腦地背著婦人們從籤筒裡抽出來的詩詞時,大家都看傻眼了,這可不是普通孩子,是天才吶。
這還不打緊,在他們把一個個的大字排成詩句、拿著單詞造句、扳著手指頭數數,而四歲的呂廷甚至不必算盤,就能做出簡單的算數時,大家更是驚訝得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
教人矚目的是,他們可不是那種成天關在家裡背詩,一臉菜色、身子板枯瘦的小小文弱書生,他們會唱歌跳舞、能走平衡木,敢從高處往下跳,跳下來還能連做幾個翻滾才起身的壯小孩。
看他們小小的胳臂、腿腳多結實有力,對了,他們還能學猴子吊樹……那叫什麼?
哦,叫作吊單槓,看見那景象,眾人全傻了眼。
他們全是貧戶孩子,並非出生優渥家庭,能夠聘得起西席到家裡啟蒙,本質上就比人家差一截,沒想到進幼稚園短短幾個月,就能有這樣的成績。
家長們心動了,於是在關關訓練出來的幼教專員鼓吹下,練習本賣出不少,把關關丟進去的銀子賺回三、四成。
其實這次,她並沒有打算招很多學生,場地是一個問題,師資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她把學費定得很高,一個月要價十兩銀子,這比許多私塾都要貴得多。
但意外時時有,如此高價居然讓她招到近四十個新生,也終於可以分班了,依年紀分成大、中、小、幼幼班。
不過事業順利,愛情便注定要多點波折。
在發表會結束後,懷青、懷豐忙著公務,而蕥兒和自己為年終慶忙得團團轉時,事情招惹到她頭上了!
這讓關關氣得差點炸破肚皮,雖然理智不斷提醒自己,西線無戰事,女人打群架,主因是男人太無能,如果男人意志力強盛,麼蛾子便無法繁衍。
事情發生在休沐這天的早上。
難得全家人有空,便約定好要一起去山上祭拜方雲,雖然母親的牌位已送進宋家宗祠,但他們兄弟並不想遷墳,母親長眠之處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在那裡,母子三人度過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可也不知道是風水師太靈,還是被人拿銀子買通,居然大力為此地宣傳:「難怪宋家能出兩位官大人,這裡是處風水寶地啊……」
話傳出去,宋府族人非但不再提及遷墳事宜,還與懷青、懷豐商量,想讓宋家幾位重量級祖先也住進去,共同庇蔭宋家子弟。
他們同意了,於是父親的墳搬到母親的墳邊,而宋懷恩的母親只得旁邊一小塊地,大小清楚、情況分明,誰是妻、誰是妾,一目瞭然。
宋家祖先遷墳那天,關關也到場,在懷青領著她上香時,她背脊突生一陣惡寒,幗晟、幗容那幾個小子,不會在她死後也搞這種事吧,小通房好端端地變成宋懷恩的頭房妻,活著被色鬼壓,她不想死後還不得自由啊!
繼寄在李二家的那部馬車後,關關又買下一部馬車,分別接懷青、懷豐、蕥兒與自己,兩兄弟辦公的府衙雖然不在一處,但方向一致,可以一起上下班,而關關和蕥兒不是在府裡,就是到幼稚園或商業區。
至於谷嘉華?老話一句——自理。
這天關關在上山祭拜方雲之前,抓緊時間和蕥兒討論年終慶的鞋款包樣。
「我想大過年的,是不是要做一點大紅、粉紅的包包,增加喜慶氣氛。」蕥兒說。
沒錯,過年氣氛很重要,要刺激買氣,就得增加氣氛,買十兩送春聯、買五兩送鞭炮還不夠,最好把「恭喜啊恭喜、發啊發大財」、「新年到、財神到」、「正月裡來迎春花兒開」……這種老掉牙、卻能夠拉抬過年氣氛的歌曲寫出來,聘幾個樂坊的伶人在商業區幾個定點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