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樓兩邊有奴婢侍從居住的、略微低矮的子母樓相襯;縱橫參差的屋頂和門窗的雨塔,烘托著主樓的中央部分,突顯了整個建築群主次有從,緊密聯繫的輪廓。
站在這裡,解憂想起曾身為樓主的細君。在這個與故鄉一樣的環境氛圍中,細君孤獨無依的寂寞心情,應該得以緩解,只不知,她那曲婉約纏綿的懷鄉悲歌,是否就是在這裡寫的?她最後的生命是否仍有些許快樂?
不想讓心情陷入沉重,解憂下樓打算去看望族人,並未吵醒沉睡的侍女。
當年陪細君前來的漢人,在細君去世後獲皇帝恩准,年老體弱和故居有需瞻養者,均可返回漢朝,因此當初的長史及護軍將領等,大都離開了烏孫國;再加上因疾病死亡,和嫁娶烏孫人後融入當地生活離開的人,留下的已經不多。
他們住在飛雁宮的子母樓和偏廈、護樓裡,守護著這座建築。
解憂的到來,帶給他們極大的喜悅和安慰。
此刻,他們正聚在宮門外新搭起的氈房前,與新來的送親團,一起修理破損的車軸、更換車蓋,清點和整理龐大的嫁妝。
看到大家在吳將軍和長史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忙碌,而且情緒平穩安定,解憂很高興;與眾人簡單交談後,她到馬廄去牽出「火焰」,騎向起伏的牧場。
一路上,她不時看到轉場而來的牧民,忙著支起白色的氈房,架起晚上將點燃的篝火;而勞苦功高的駱駝和駿馬,則與成群的牛羊,在河邊草丘上悠閒地漫步。
那牧歌似的自由生活令她嚮往,而在藍天白雲和蒼茫曠野間縱情馳騁後,她也釋放了胸中的鬱悶之氣、重振信心。
大將軍出征必凱旋而還,我劉解憂和親,也定將功遂身退!
她充滿豪情地想著,策馬跑上一道高隆的草坡。
坡下一群牛羊正牴觸尾搖地迎面奔來,幾個牧童徒勞地跟在後面追趕,吆喝著要不聽話的牛羊回來;她不由放慢馬速,笑望著那幾個辛苦堵牛羊的少年。
但她沒想到,「火焰」才出現在草坡頭,那些戲弄牧童的膘牛肥羊,居然紛紛煞住了腳,往後退去,被牧童們趁勢揮鞭攏住。
隨後牧童們告訴她,他們要把牛羊趕到河邊飲水,可這些剛剛轉場過來的牲畜不聽話,故意跟他們搗亂,害得他們控制不了龐大的牛羊群。
聽到他們的抱怨,解憂笑著安撫累得氣喘吁吁的少年們。「整個夏季的放養,讓牛羊們習慣了自由活動,就讓『火焰』幫你們重振牧鞭的雄風吧。」
之後,在前往河邊的路程中,只要「火焰」往那裡一站,所有的牛羊就會老老實實走在隊伍裡;如果有誰想嘗試反抗,很快就會被「火焰」矯健的踢踏聲,和天生的焊威嚇得轉頭跑回去;自此牧童們只需引路,連吆喝聲都免了,
清凌凌的河水出現在眼前,吸引了頑的牛羊,牧童們都很開心,而解憂也很有成就感。
在河邊下馬,火焰跟隨牛羊飲水吃草,她則站在河邊隆起的土堆上眺望四野。
眼前碧綠的青草、紅的馬、白的羊、黃的牛……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美麗生動。
涼颼颼的風吹過,她覺得自己彷彿飄浮在草原上,草原則飄蕩在半空中。
不久,又有牧童驅趕著牲畜前來飲水,河邊草地上頓時擠滿了牛羊馬群。
牧童大多是從夏都遷徙來的,因此認識解憂,都跑來跟她聊天。
解憂因此得知,赤谷城是烏孫國冬季最溫暖的地方。
腳下這片綿延起伏的草原,直到遠處在陽光下呈紅色的山峰,全屬於紅牛族;西北長滿墨綠塔松的山,叫大青山,是白狼族屬地;河對岸直抵北方,巍峨聳立的烏孫山的遼闊草場和山地,則屬於藍鷹族;而過了烏孫山,就是匈奴人的地界。
原來那裡是翁歸靡的屬地!
望著北面與草原相連的莽莽林,解憂情不自禁地猜想,在那片神秘遼闊的林野中,一定居住著翁歸靡更多的族人和家人;而那裡與匈奴僅一山之隔,如果要抵抗匈奴進攻,彼處應該是烏孫國防守的重地。
「來,咱們玩叼羊!」身邊有個孩子喊道,立刻引來所有孩子的響應。
聽到「叼羊」,解憂想起賽馬失利的事,便要求參加,孩子們自然歡迎。
於是,幾張鞍墊被捲起來綁成「羊」,由一個牧童騎馬放置在遠處;其他人每兩人一組成為對手,兩組從同一線起跑,目標是從馬上俯身抓起地上的羊,而落後的人則拚命趕來搶奪,最終誰奪得羊,誰就是勝者。
解憂的對手是個叫格木的十歲少年,他騎的馬同樣是烏孫天馬,但與「火焰」比仍差了一截。解憂雖然跑得快,但因為無法從馬背上抓到羊,而注定失敗。
見自己人比牧童高,馬也比牧童好,可每次都輸,好勝的解憂很不服氣。
她擦拭著頭上的汗水,將身上的夾袍脫下,捲起充當羊,自己獨自一遍又一遍地在一旁練習;見她如此認真,牧童們放棄了競賽,紛紛跑來充當她的老師。
他們有的教她如何利用馬蹬,在她伸手彎腰時控制身體;有的教她如何借助韁繩,在她試圖俯身抓羊時調整馬速;有的則教她用馬鞭挑羊。
熱心的牧童們樂此不疲地為她做示範,她也興致高昂地虛心學習。
憑藉著聰明和勇氣,解憂漸漸掌握了馬上叼羊的要領,也敢從奔馳的馬背上直立或轉動身子。
「放鬆身體,讓背自然彎曲!」
就在她努力奔跑時,翁歸靡突然的喊聲,害她心神大亂,差點墜馬。
抬頭一看,前面不僅有翁歸靡,還有國王軍須靡和左夫人,及一群侍者。
「大王……」她沒想到軍須靡會突然出現,因此略顯侷促不安。
解憂知道此刻的自己正大汗淋漓、頭髮散亂,既缺少公主的端莊,也沒有王后的尊嚴,但她不會為此致歉,因為她不認為自己學習馬術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