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飯,夫妻倆很快就睡下了,第二日一早,葛大壯出門去村裡走了一圈向葛大姑還有幾家有來往的長輩拜年,然後回家收拾工具,為新一年的生計做準備了。
葛大姑忙了一日,晚上想起沒見到迎春和小侄孫就追了過來,送了大寶一隻小布老虎和一套夾棉小衣衫,正好過些曰子能穿。
迎春對葛大姑印象很好,替兒子道了謝,送她回去時又在她筐子裡放了一條熏好的野豬肉。她自是不肯要,最後還是葛大壯開口才讓她收了。
一過了年,日子就好像長了腿一般跑得飛快,一下就過了十五。天氣一日比一日暖和,村頭巷尾的積雪也開始慢慢融化了。
葛大壯接了個打嫁妝櫃子的活計,囑咐迎春好好看顧兒子之後就扛著鋪蓋進了城。
迎春找了布頭做了條背帶,趕在太陽好的正午就背著兒子在房前屋後做些零碎活計,盤算著要開墾一塊小菜園,到時候想吃菜隨便摘就是了。不然要吃菜就要去前院的菜園摘,以王氏的性子怕是又要吵鬧個沒完。
迎春倒不是怕她,只不過在這個孝道至上的世界,兒媳就是佔了天大的理,只要跟婆婆吵鬧,傳出去都不是好名聲,能避免還是避免得好。
葛妮兒許是覺得大年夜時愧對嫂子,很久都沒有上門來。
迎春正打算抱著兒子往前院去看看,結果就見葛妮兒微微紅著小臉兒引著一個後生進了院子。「嫂子,大哥讓人從城裡捎信兒回來了。」
那個後生不高,一臉憨厚,聞言趕緊說道:「葛嫂子,我是劉老三,和大壯哥一處做活,今日回來看看老娘,順路幫大壯哥捎個口信。」
「啊,那真是辛苦你了,快進屋喝口熱茶吧。」迎春趕緊招呼兩人進屋。
那個後生卻很懂規矩,擺手拒絕道:「嫂子,我急著回家,就不進屋了,大壯哥要你收拾幾件衣衫,明日同我一起進城。」
迎春疑惑地問道:「進城做什麼,可是他那裡有事?」
那個後生撓撓後腦杓,笑道:「我也不知道,大壯哥只說了這麼多。那我明早來接嫂子一路進城?」
迎春也不好多問,只得點點頭、再次道謝送了他出門。
葛妮兒抱著小侄子,想到嫂子要抱他進城,不知道多久看不到他,就捨不得地親了又親。
迎春對葛妮兒道:「不知道你哥哥那裡有什麼事,嫂子這幾天可能不在家,麻煩你幫忙顧一下院子,回來的時候嫂子幫你帶兩盒好繡線。」
「好啊,謝謝嫂子。」葛妮兒年紀不大,最喜歡擺弄針線,聽了這番話,眉開眼笑地答應了。她一直抱著小侄子,待得迎春拾掇好包裹,這才回前院去。
葛妮兒難得長了個心眼,沒有把這事兒說給老娘聽。隔日,待王氏得知消息時,迎春母子已經走了半個時辰了,氣得她罵了閨女好半晌才罷休。
第三章 進了大宅當奶娘(1)
迎春一路隨著劉老三出了村,走上官路,居然運氣很好,搭到了一輛牛車。趕車老漢也是家裡添了孫子想進城換細糧,見到迎春抱著孩子就主動停了車。迎春道了謝,又同老漢說了幾句育兒經,樂得老漢眼睛都瞇了起來。
很快就進了城,劉老三帶著迎春母子又走了小半時辰才到了一座大宅前。葛大壯早等在側門外了,伸手接了兒子也不多話就帶著迎春進了門。
迎春存了一肚子的疑惑,立刻問了出口。
原來這戶人家姓鄭,是個家底殷實的富戶。家裡一兒一女,大少爺成了親,去年得了個兒子,全家都很寶貝,而小姐也還有一年就要出嫁,正在準備陪嫁的櫃子,所以才請了葛大壯這幾個木匠上門來。結果這幾日小少爺的奶娘不小心染了風寒不能餵奶,小少爺又不願喝粥,整日哭鬧,惹得整座內宅雞飛狗跳。
葛大壯聽了這事就托人在當家主母鄭少夫人跟前提了提,鄭少夫人正愁找不到身家清白的婦人當奶娘,聽了這件事就想見見迎春,所以葛大壯這才請劉老三帶了迎春來。
迎春聽說要做奶娘,心裡略微有些牴觸。雖說是短工,但到底是個侍候人的活計,做得好了是本分,做不好恐怕就是個禍事。但她低頭看看咬著手指玩耍的兒子,歎了口氣後才問:「工錢給多少?」
「一月三兩銀,」葛大壯見她臉色不好,許是猜到幾分原因,又壓低聲音道:「放心,我都打聽清楚了,你只要一日喂幾次奶就成,別的事情都有丫鬟和婆子照料。」
迎春聽了這番話,心裡輕鬆了幾分。
夫妻倆到了二門口,一個婆子上前詢問,然後進去回報。兩人又等了足足兩刻鐘,那婆子才再次出現。
葛大壯伸手替迎春整理了衣襟,想說什麼,最後卻只說:「我在這裡等你。」
迎春點點頭,打起精神隨著婆子進了二門。鄭家人口不多,但宅子卻很大,亭台樓閣,修建得很是雅致。迎春只掃了幾眼就垂了頭只看腳下的路,並不如何張望探看,倒讓引路的婆子有點驚訝。
也不知過了幾道門,兩人終於進了一座院子,小丫鬟稟告之後挑了門簾,請迎春進去。
迎春抱著兒子一進屋子,就被迎面撲來的熱氣熏得打了個噴嚏,她趕緊扯了帕子摀住口鼻然後抬頭看去。
這是一間很寬敞的起居室,門旁放著四座花鳥屏風,幾處牆角都立著高腳幾,有的放著紅釉大肚梅瓶,有的放著鏤空雕花的青銅香爐。
挨著窗口放置的楠木軟榻上鋪了錦墊,坐了一老一少兩位夫人。年紀長的身形微胖,穿了件青緞掐花對襟襖,下面是條綠色的馬面裙,頭髮盤得一絲不亂,只插了一根金簪,十分端莊又帶點威嚴。
而那位年輕夫人則身形瘦弱,膚色白皙,眉眼精緻,上身穿了蓮青色繡百子榴花緞袍,一條蔥綠撒花軟煙羅裙蓋住了雙腿和鞋子,看起來溫柔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