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開的堂屋門外白雪皚皚,寒風呼嘯,屋簷下的大紅燈籠搖曳著,落在眾人心裡都熱烘烘的。
楊柳兒喜愛吃蝦,偏偏又是個懶惰的,連君軒就一隻隻剝好殼,然後隔著桌子把蝦仁送到她碗裡,楊柳兒就衝著他甜甜一笑,吃的歡喜又滿足。
兩人這樣相處已是習慣,忘了這會屋裡可不止他們倆。
見此情狀,楊志狐疑的停下筷子,楊誠咬牙在桌下狠狠踢了師弟一腳,可惜腳背上沒長眼睛,反而被桌腿傷了大腳趾,疼得直抽氣。
連君軒看了不由在心裡憋笑,臉上卻好似沒察覺一般,隨口問著楊柳兒,「出了正月,我那院子就開始建了。我畫了格局圖,一會你看看,最好順道把各個院子取個名字。」
「唔。」楊柳兒塞了滿口的飯菜,胡亂應了一句,「好啊,我取名難聽你可別笑我。」
「怎麼會,你取什麼都好。」說著,連君軒又替她添了一碗湯,「還有那水田,我也找了南邊的農人打理,到時候你得跟著看一看,不合心意就讓他們改。」
「知道了。」楊柳兒終於放了碗筷,抬眼看見沉默的兄長和姊姊,有些奇怪的眨眨眼睛,「你們怎麼都不吃了?」說罷,她想起躺在廂房裡歇息的嫂子,又道:「大哥,如今嫂子懷了侄兒,你們在擠在鋪子後面住是不是太憋屈了?不如在附近買個小院吧,以後二哥進城走動,若是天晚趕不回來,也有個落腳的地方。」
可不等楊志應聲,連君軒卻是不滿的道:「師兄怎麼沒地方落腳了?我家那院子起碼空了幾十間房呢。」
一聽見這話,楊柳兒忍不住揭他的老底,「你還整日賴在我家呢,你不回去住,我二哥怎麼好去投宿?」
被挑出語病,連君軒只得訕笑著,趕緊應道:「買院子也好,也好。」
楊志聞聲,腦子裡乍然開了竅,怪不得他總覺得奇怪,原來是這兩人的對話太熟悉了。
前幾個月他修葺面鋪後院的時候,他同媳婦也是這麼商量的,但他們是夫妻,而小妹和連君軒……
楊杏兒也為小妹的遲鈍氣得滿頭黑線,不得不出言打岔,「太晚了,都睡吧,明日一早來拜年的人怕是少不了。」
「好啊,阿姊。」楊柳兒一無所覺,打著哈欠就開始拾掇碗筷。
楊杏兒無奈,掃了一眼笑嘻嘻的連君軒,很擔心小妹以後被人家賣了還要樂顛顛幫忙數錢。
倒是楊誠乾咳一聲,扯了連君軒就趕緊回房,生怕自家大哥接受不了一個妹妹即將出嫁,一個妹妹也被人家勾走的悲慘事實。
到了第二日一早,楊家放了鞭炮、吃了餃子後,院子的大門就沒關上過。
楊柳兒姊妹如今也算地主家小姐了,這次不用跟著端茶倒水,自有關五媳婦等幾個有眼色的小媳婦接過水壺和托盤。
桃花也定了親,許是她天性心思粗,還沒有其他村人那般小心翼翼的樣子,這會坐在大炕上吃著點心,說起自己婆家來也沒個害羞,很是歡喜自己也嫁去縣城,雖然夫婿只是個糧店夥計,但也算跟楊杏兒作伴了。
楊柳兒見她這樣,差點把點心堆滿桌子。她一直擔心姊姊嫁進魏家受委屈,桃花這樣的「准」耳報神,可一定不能錯過。
一旁的楊杏兒手裡繡著嫁衣,耳裡聽著小妹同桃花嘰嘰喳喳的,直覺得好笑。可偶爾抬頭看著熟悉的屋子,心裡開始有些鈍痛。嫁人啊,從此以後就是魏楊氏,不再是楊家閨女,那個人勤快又精明,待自己和家裡人都好,但以後呢?真會一輩子都不變嗎?
待到正月十五一過,魏春就忙不迭帶著媒人上門送聘禮,定了二月初八成親。他也是精乖的主,生怕被兩個大舅子和姨妹刁難,放下豐厚的聘禮就趕緊回城。
柳樹溝裡,但凡嫁女,婆家的送來的聘禮娘家通常都會留下一半,算是女兒對爹娘的孝敬,當然也有臉皮厚的人家全數把聘禮銀子留下的,而楊山生怕大女兒在婆家受委屈,分文不肯留下,還囑咐小女兒多給姊姊帶些壓箱銀子。
第三十六章 楊杏兒出嫁(1)
日子如同風車被北風吹著飛速奔跑,轉眼就到了正月末,先前好似一副徹底佔領天地的白雪,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悄悄變薄了,太陽公公也開始勤奮起來,掛在天上的時侯越來越長。
楊家上下忙了一個多月,終於在二月初六的時候把楊杏兒的嫁妝置辦全了,這一日上午趁著太陽好,一家人關了院門,開始列單子、裝箱子。
全套的木器,包括床櫃、椅桌甚至腳盆恭桶在內,齊刷刷擺了半個院子。雖然還是比不得富貴人家那樣一水的黃花梨檀木,但也都是好木料且做工極好,小的精緻、大的古樸闊氣,光看就覺得氣派十足。剩下的衣衫首飾,八鋪八蓋的被褥,擺件用物,各色小物件也裝了三十二抬,單子就足足寫了一尺多。
楊杏兒見家人幾乎傾盡一半家財為她撐腰,心裡既感激又不捨,看了一會就紅了眼眶,借口檢查嫁衣躲回屋子裡。
楊柳兒忙得額頭蒙了一層汗珠子,扯了帕子胡亂抹了一把,再三確定沒有遺漏,這才算放了心。而楊志喊了幾個村裡後生,一起把新床和幾件桌櫃之類的大物件先裝車送去魏家,安置在新房裡。
等到成親那日,楊柳兒一早就爬了起來,隨著幾個魏家送來的喜婆照料姊姊洗澡換衣衫、開臉上妝,看著難得裝扮明艷嬌媚的姊姊,她到底沒忍耐住,大哭了起來。
見楊柳兒一哭,楊杏兒的眼淚也是成串往下掉,雖然昨晚姊妹倆說了半晚話,該囑咐的早就囑咐過了,但她又怎麼能放心?
「小妹,阿姊不在家,你一定要好好照顧阿爹。你也不能再隨便耍脾氣,養好身子,有事就給阿姊送信……」
程大娘和裡正媳婦在門外聽見動靜,就趕緊進來勸著姊妹倆收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