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威還要再說,趙莎華卻上前一步,「娘娘與小女子初見面卻出言羞辱,娘娘並不識小女子,那些言論對小女子甚為不公。」
「哼,不過一個粗鄙的廚娘,談什麼不公?」
「柴米油鹽醬醋茶並非小女子的全部,母親生小女子時傷了身子,大夫說了今生可能只有小女子這個女兒,因此母親總希望小女子能多學些技藝,在母親的鞭策下,小女子自認琴棋書畫也精通。」
母親希望她宜室宜家,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所以除了閨秀會的東西,也手把手的教了廚藝,母親的廚藝雖以御膳為主,但在宮中為討好皇親國戚的胃,五湖四海的菜餚可是都涉獵了,因此她做的菜餚會如此多元,也是拜她母親之賜。
她向太皇太妃說這些也許多餘,但她就是要讓她知道,自己並非她口中的粗鄙廚娘。
閻明珠挑眉看著她,「口氣倒不小,不如再讓哀家看看你有沒有骨氣?敢跟哀家說你願意離開秦王府,不再與秦王糾纏?」
「小女子——」
「是兒臣糾纏華兒。」朱漢威打斷趙莎華,直勾勾的看著母妃。
聞言,閻明珠冷冷的瞥了趙莎華一眼。
趙莎華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她很識相,即使對朱漢威心動了,也清楚自己跟他之間有太多障礙,不是他一意孤行就能成的。
她很理智,眼下這狀況,也不是人微言輕的她能處理的。
或許是心有默契,朱漢威叫她帶著梅心跟桃雨先回月牙齋,她順從的行禮離去,朱漢威也讓盧公公等人都退下了。
偌大的廳堂裡,只有母子二人。
閻明珠返京可不單單只為一個小廚娘的事,她原本就有將兒子推到九五之尊之位的野心,先前也進行得極好,沒想到重傷一場,朱漢威竟撇下一切走人。
如今多年過去,聽聞他重新返京,她起心動念,舊事重提,沒想到——
「幾年過去,母妃沒變,但兒臣變了,兒臣沒有那麼看得起自己,若咱們大魏皇朝沒有母妃跟兒臣,天下就會不平,戰亂就不止,大魏的命運就只操控在你我身上,那大魏的富強安樂也是有限。」
閻明珠知道兒子已脫離自己的掌控,這些年來,她不是不知道他留在魏城開起小私塾,
但她很清楚自己的兒子,他有野心有魄力,不甘於平凡,尤其朱錚根本撐不起大魏的一片天,兒子取而代之,輕而易舉。
但不管她再怎麼跟他談,他都心如止水,毫無意動。
她心想,反正他們都在京城,再徐徐圖之,但秦王府的當家主母她可不能任他放肆,於是話題一轉,改提家事。
朱漢威早該成家,她現在也在京城,打算辦幾場宴會邀請京中貴女,讓他好好看看有沒有中意哪家姑娘。
「兒臣中意華兒,其他女子都沒興趣。」他直接拒絕。
閻明珠氣得臉色發白,一拍桌子,「皇室不提,一些權貴中不乏賢妻良母的好人選,李雪也很好,怎麼你就非那個女人不可?」
「這是跟兒臣過一輩子的人,自然得要兒臣看得順眼。」他口氣還是冷颼颼。
「你、你怎麼變那麼多?權勢高位不要了,就連妻子也找個下堂婦,你母妃我丟不起這個臉!」
「母妃可以離京,兒臣成親沒有長輩在,也沒人會碎嘴。」
「你!」她怒視著他,突然又氣笑了,「哀家一走,不是讓那賤蹄子開心了?以為她就是王府裡作主的女人?不!哀家偏要留下。」
「若是母妃要當個容不下她的人,兒臣不會漠視,所以母妃最好別輕舉妄動。」
他直勾勾的看著她,直到她氣憤的拍桌走人。
閻明珠回到自己的房裡時仍憋著一肚子悶火,狠狠的發了一頓脾氣,將趙莎華痛罵一頓。
半晌,心腹鄭嬤嬤走過來,低聲向她稟報,她猛地抬頭,「趙莎華明天要去觀音廟?」
「是,奴婢剛剛打聽到的,說是前兩天就決定的,明天可是個機會,就怕王爺知道了……」
閻明珠冷哼一聲,「知道了又如何?人沒了,他還跟哀家鬧嗎?那種東西憑什麼進王府的門!」
半晌,宮裡有人來請她入宮,畢竟太皇太妃返京是大事,這一去,到用過晚膳才回府。
閻明珠回府後就讓鄭嬤嬤去打聽,得知晚膳兒子竟跟廚娘一起同桌共食,氣得她又打破一套白玉茶具。
「娘娘息怒,明天的事都安排好了,何必為一個將死之人氣壞身子?」
鄭嬤嬤的話順耳,閻明珠點頭。
翌日一早,朱漢威臨時又被召進宮,他感到不悅,無法陪趙莎華去近郊知名的觀音廟求平安符,那是她要帶回魏城給弟妹的。
趙莎華倒覺得無妨,府裡如今多了尊大佛,她覺得與朱漢威能分開就分開,昨日那些難
聽話,她一點也不想再聽第二遍。所以當朱漢威要將呂勇跟羅英也留給她時,她立馬拒絕了,若是太皇太妃知道,不知又要怎麼說她。
朱漢威無奈之下便交代葉誠安排十名侍衛隨行,這才帶著兩名隨侍進宮。
盧公公原本也要同行,但早上醒來就覺得頭昏昏,好像染了風寒,喝完藥就躺在屋裡。
葉誠細心安排趙莎華出行事宜,一切就續時,閻明珠卻出現了。
「一個廚娘出個門要十個侍衛隨行,比哀家的排場還大啊。」
「稟娘娘,是王爺出府前就交代的。」葉誠頭疼了。
其實趙莎華也覺得誇張,原本就不想那麼多人隨行,既然如此,她也不要葉總管為難,不過是去廟裡拜拜,兩名侍衛就夠了。
葉誠卻覺得太少,畢竟是主子放在心尖上的人,奈何太皇太妃在旁冷眼瞧著,只能硬著頭皮,改派四人,太皇太妃這才冷哼一聲的走人。
觀音廟位於京城近郊的山上,香火極盛,一行人到時,來禮佛的人已不少。
趙莎華走進廟裡,在蒲團跪下,虔誠祈禱,求了平安符後一行人便回轉,上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