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庭梧葉老秋聲干、庭花月黑秋陰寒聊齋一卷破岑寂
燈光變綠秋窗前搜神洞冥常慣見、不與異物相周旋……
夜深深、月沉沉,遠處維吟唱起比調;一句句、一聲聲,淒麗絕美教人憐……
那是一個很古老的傳說了,相傳在遠古時代,天庭發生了一樁仙人與花靈癡纏相戀的情寧,王帝在大為震怒之後將他們打落凡間,而在臨下凡前,五位仙人的心頭因心痛而各自淌下了一顆鮮紅血珠,血珠帶著仙人心頭深深的愛意與想望,幻化成五個通靈精魄之身。
「這是一個很古老很古老的傳說了……」蒲松齡一拂顎下黑鬚,手執小楷喃喃自語著,「鄉下老人一再跟我提醒,這個傳說是一代傳過一代了,我一定得將它做個記載,只是這五個通靈精魄之身,又該有怎樣的淒美傳奇呢?」
澎湃的謬思像浪潮一波波衝入他的腦海裡,他如有神助地振筆疾書,寫下一頁頁關於那五位精靈魂魄的故寧。桌前的燭光也恍然搖曳著,幽然變綠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
第一章
相傳天庭有五位卓絕出色的仙郎與五朵仙花違反天規,纏綿相戀,玉帝震怒之下,他們這五對深情相隨的愛侶被迫拆散,打落人間。
在必須斷然訣別的最後一刻,深情幽邃的眼神,怎度也不願遠離心愛人兒的眸子,心頭巨大的痛楚像是硬生生被寒冰利刃劃破了靈魂。
然而在雙眸交會之時,他們在心中立下誓言──
就算下輩子、下下輩子,就算被打落凡間不知處,也要永遠、永遠記得最心愛的人千萬千萬不要忘記呵……
五位仙郎心頭各自落下了一滴鮮艷血珠,隨著他們的愛落入凡塵,脫胎幻化,各自烙印了屬於自己的轟轟烈烈、深深愛戀……
***
宋朝年間
連著幾日下了數場大雪,凍得花鳥人獸都不敢冒出頭來,偏偏滿枝滿林的梅花卻是不畏風雪,但聞暗香浮動,但見嬌影嫣然,粉粉嫩嫩的綴亮了一地白雪銀光世界。
王子服被著一件雪白絨褂起身,推開軟煙羅簾兒,癡癡地望著外頭銀雪紛飛、絳艷迎人的紅梅雪景。
他烏亮亮的發綰成了個書生髻,玉面俊朗,黑眸如星,顧盼間自有一抹恂然儒雅氣度。
「公子,你醒了嗎?」丫頭輕輕敲著房門,笑吟吟輕呼。
子服沒有回答,此刻眼底心裡統統都是那梅、那雪,哪還顧得了外頭頻頻呼喚聲呢?
「公子?」丫頭屢喚沒有響應,還以為他依舊擁被呼呼大睡,再叫了兩三聲,始終沒有響應,只得先退下了。
良久,子服彷彿大夢初醒,激動地衝到書案前,倒了暖壺裡的茶水在一方石硯上,磨了幾下,飛快地拈筆沾墨,在雪白紙絹上匆匆書寫──
洛陽誰家白三笛,漫天吹來曉霜疾,半卷清風半卷絮,花底濃淡相復疑。
冰雪粉妝色芳華,家梅玉琢艷無瑕,多情莫笑我癡顛,寧醉東風眠酒家。
王子服書於清曉梅花林前
他吁了口氣,這才心滿意足地放下微微凝霜的毛筆。
拈起了絹紙,看著紙上墨色沉如龍飛,字跡奔若鳳舞的詩,他先是朗朗清吟了一遍,然後又是一遍,這才小小心心地輕折了起來放入懷中,隨意地蹬了小羊皮靴,抱了一個香爐子咚咚咚地跑出了臥齋。
雖然披著件雪白絨掛,可天上又是扯棉拉絮地落下雪花來,凍得子服鼻頭紅通通的,但他一點也不以為意,反而更加歡喜地踩著步伐來到梅花林。
他謹慎地把香爐子放下,輕輕將那首詠花雪詩掏了出來,吹起火折子點燃雪白的絹紙。
直到火紅光焰緩緩在香爐裡燃了起來,他合手虔誠地膜禮,俊臉肅穆,「梅花呀梅花,妳們的清艷傲骨實在令小生崇拜動容,雖然小生不僅花言草語,然一片愛慕之心唯天可表,謹以一方絲絹燃之,願妳們花界有知,能略歡喜一二。」
雪白的絹祇漸漸被火舌吞噬,靜靜消逝在香爐中化為灰燼。
他恭恭謹護地再合十膜拜了幾拜,這才吁然地起身。
「少爺?」丫頭不可思議地瞪他「你在做什麼呀?」
子服愣了一下,癡癡地道:「我在焚詩贊花呀!」
丫頭拍了拍額,雖然明知少爺就是這麼個癡書生模樣,還是免不了對他所做的諸種傻寧笑歎起來。
「少爺,天冷了,你只披件衣裳就跑出來,萬一受了風寒怎麼辦?夫人一定會罵死婢子的。」
子服溫柔清亮的眼眸浮現笑意,溫文地道:「蘭兒,不會的。對了,妳這麼早來找我有什度寧嗎?」
「呀,我差點忘了,堂姑爺來了。」蘭兒笑咪咪地道,「現在正在花廳和夫人聊天。」
「堂姊夫來了?」他眼睛一亮,撩起了被雪沾濕的衣角,轉身匆匆就往大宅跑。
「少爺,你還沒用早膳,也還沒換衣裳呢!」蘭兒急急叫著,可子服一溜煙就不見了,她哪還喚得住?
ㄙ **
蕭愉舟豪爽地笑著,一身青衣束冠瀟灑非凡。
他是子服的堂姊夫,是個劍客,也是個走南闖北販絲買綢的大商人,為人性格爽脆俐落、扶弱鋤強,是個頗有任俠之風的豪情男子。
洛陽王家是一方殷富地主,和江南絲綢大王蕭家三代世交,關係匪淺,尤其在王家大老爺將寶貝女兒嫁給蕭家三公子後,兩家的往來更是親密了。
不過蕭愉舟雖然是大老爺的女婿,他卻和子服──王家二老爺的獨生子──極談得來,兩人名為堂姊夫、小舅了,實際上卻和親兄弟一般好。
所以每當蕭愉舟經商路過洛陽,總是會特意上門來敘敘舊。
王二老爺雖然在三年前去世了,但是王二夫人云娘是個賢慧能幹的女子,單憑一己之力將王家的財富累積得更豐厚。可難得的是,她對於佃農下人和左鄰右舍都是非常好,王家二奶奶惜老憐貧的慈悲名聲早已傳遍全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