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默然。
巧兒忽爾笑了「來,我們出去逛逛,來這世界一場,至要緊好玩。」
未生兒
是同樣的一個夢。
不,不同一樣,但是,又同一樣。
唉,怎麼樣說呢?人物、地點、時間,統統相同,但是夢境時連貫性的。喏,就像電視上的連續劇一樣,每天播放一點,劇情慢慢透露。
少婦蒼白著臉,坐在長沙發上,向心理醫生說出上述的一番話來。
少婦有一張秀麗的面孔,身材適中,她一進門,醫生便把她認出來,她是本市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報章雜誌上時常刊登她的訪問及照片,最近她的設計被歐洲一間歷史悠久的服裝屋看中,得到一紙昂貴的合同,更如錦上添花,大出鋒頭。
她到醫務所來的時候,卻不如照片中形象那麼瀟灑自若。
她的臉容憔悴、失落、彷徨,一點也不像社會尊崇的成功人士。
心理醫生是位年輕人,有一把溫和和動聽的聲音,以及樂觀的笑容。
他時常遇上愛做夢的病人,不以為奇。
見少婦沒有再講下去,他問:「你夢見什麼,你的前生?」
「不,不是我的前生。」少婦喃喃地說。
「可否把夢境描述一下?」
「是一個小小的公園,佈置得很考究,有各種康樂設施,有好多小孩子在玩耍。」
醫生微笑,「這不算是一個噩夢呢。」
「可是這個夢使我不安。」
「孩子們有多大年紀?」醫生問。
「大約自六七歲到十二三歲不等,約廿多三十名,穿得很漂亮,打扮得很整齊,像是在參加一個聚會。」
「你可有聽見他們談話?」
「有,他們的聲音清脆動聽。」
「他們談什麼?」
「生活上小事,一如普通小孩玩耍時說的話。」
「他們有沒有看見你?」
「沒有,我彷彿就站在他們身邊,但是他們沒有看見我,好像我是電影觀眾,醫生,你知道戲裡的角色是看不見觀眾的。」
「那不是一個可怕的夢呀。」
「醫生,你還沒有聽我講完。」
醫生斟一小杯酒給她,發覺她的手在顫抖,琥珀色的酒濺了一點出來。
「夢境進展得很慢,上述那一點點情況,已經是半個多月的夢境。」
「你的意思是,每晚你都到那個小公園去,每晚你都看到同一班兒童在玩耍嬉戲。」
「是,然後,在最近幾晚,我都注意到其中一個小女孩子。」
「為什麼特別注意到她?」
「因為——」病人陷入沉思裡。
因為她看上去瞼熟,那女核大概十一二歲,長得十分漂亮,有一頭濃密的卷髮,披在肩上,她穿著件粉紅色的裙子,每次她都坐在公園邊的長凳上。
「那女孩有一雙充滿感情的眼睛,長大適合做藝術家。」少婦不由得露出一絲微笑。
「你喜歡孩子?」
「太喜歡了,我結婚已近五年.生活十分幸福,卻膝下猶虛,我老希望有個大家庭;起碼四五名子女。」
「會不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不,醫生,昨天晚上,我又回到那座小公園去,只見有幾個孩子,圍在一起坐,正在談各人生的日期。」
「他們怎麼樣說?」醫生也開始好奇。
「其中一個小男孩問那卷髮女孩:「你的生日應該在幾時?」
「什麼?」醫生大表詫異,他已聽出語病來。
「醫生,」少婦困惑地問:「生日便是出生那一日.什麼叫應該在幾時?」
「也許,小孩說活不懂得措辭。」
「不,當時他們老氣橫秋!同前些時候鬧著玩有很大的分別,教只聽得那小女孩答:[我的生日,應該在七八年四月二十日。] 」
醫生抬起頭,開始明白病人來看他的原因了。
這並不是一個亂夢,這個夢有紋有路,甚至有數目宇;多麼奇怪的一個夢。
醫生說:「這麼講來,那女孩今年十一歲半。」
少婦忽然混身顫抖,用手掩著臉,失聲痛哭。
「你怎麼了,不舒服嗎?躺下來休息一下再講。」半晌少婦才能控制情緒,略為安定。
「夢醒之後,我不斷反覆思考,醫生.然後就有點明白了。」少婦淒苦的說。
「告訴我。」
「我們有生日,是因為我們在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了。」
醫生一征,多底奇怪的一個說法。
「醫生,沒有生日的人,就是還沒有出生的人。」
醫生微笑問:「沒有出生,怎麼能稱人?」
少婦看著醫生,不語。
「你可以進一步解釋嗎?」
少婦忽然說:「我有重要的約會,得先走一步.我明天同樣時間再來。」
醫生見她堅持,只得任由她離去。
他在筆記本子上這樣形容她:一個極其敏感聰明的女子,身受巨大的工作壓力,患
都市緊張症.事業成功後渴望返璞歸真,夢境演繹了她的盼望。
醫生合上筆記本子。
他心中覺得有點不妥,但又想不到是什麼,因忙著接見其他病人,暫時將此個案放下。
夢境倒底是什麼?腦科醫生忙了大半個世紀,還莫名其所以然,心理科醫生努力解釋。信不信由你。
第二天一早上醫生回到診所;發覺有人比他更早。
護士過來說:「她堅持要第一個見你。」
是她,是昨日來過的那位服裝設計師。
她抬起頭來,像是一整個晚上沒有睡過的模樣。
「進來。」醫生馬上決定先看她。
護士追問:「其他的約會呢?」
「推後。」
他把少婦扶進房間,囑她躺下,少婦不住飲泣,把身體蜷縮成一團。
「慢慢告訴我,昨夜發生什麼?」
「可怕!可怕!」
「你現在很安全,」他過去握住她雙手,〔你要信任我。」
她只是搖頭,一時開不了口。
「告訴我,昨夜夢見什麼?」
她忽然睜大雙眼,「醫生,你不瞭解我的背境吧!我是一個苦學掙扎出身的人。」
醫生一怔,這同她的夢有什麼關係?
「家境困難,無力栽培子女,十五歲念中學的時候,我已經出來半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