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32 頁

 

  艾珈妮把想得到的理由都搬出來辯解,但她知道沒有用,對她來說,凱瑩好像突然間成長,從一個輕柔甜蜜、嬌生慣養的年輕妻子,變成堅守原則的婦人,她那種視名節、榮譽為第二生命的剛烈是不可轉變的。

  想到這裡,艾珈妮有些沮喪,凱瑩說要自殺,到那關頭,她一定視死如歸的。

  對中國人來說,人的生命太不值錢了,特別是女人,有的女嬰生下來,還能保有小命,都算是幸運的。

  艾珈妮也聽說中國有些地方有「溺嬰」的習俗,一般中國人的觀念,認為家裡女孩太多是最賠錢的,因此有的女孩生下來就被淹死、曬死,有的被悶死或捏死,不讓人注意到家裡又添一個女兒,免受羞辱。

  而凱瑩,一個才不過十七歲的小婦人,要用她自己的手來結束真是可伯,艾珈妮不由想到,凱瑩是否覺得這樣不大明智?艾珈妮自己也很恐懼,如果賣給一個中國主人,那人會把她當奴隸一般使喚嗎?作最壞的打算,如果強迫她在風化區做見不得人的勾當,怎麼辦呢?艾珈妮就和其他同年齡的英國女孩一樣天真無邪,只不過她多讀些書,又住在別的國家而已!

  她知道父親失手殺死的史都華團長鞭打裁縫匠的女兒以後,打算做些什麼;那種事情不只發生一、二次,她早聽過人們對團長摧殘女性的行為竊竊私議,就是母親也要她認識邪惡才能保護自己。

  那時候,她和一些印度僕人聊天,由他們那裡對愛有了些瞭解;愛是美好的東西、神賜的禮物。

  印度人崇拜生殖,廟宇中經常有象徵生殖的符號,表示他們的虔敬,路旁的神龕也常有懷孕的婦人祭拜,留下鮮花、稻米等可憐的祭品。

  印度民間供奉的愛神克瑞夏娜是美好的象徵,他們相信愛就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彼此相屬、合而為一。

  印度人其實還是很重視道德觀念的,婦女大多在深閨之中,他們的婚姻生活也相當純潔忠實。

  艾珈妮為什麼希望自己也能結婚,和她在印度的經歷可說關係密切。

  現在,擺在她面前的是什麼路呢?如果凱瑩的話可信,那麼絕不是愛、不是婚姻,而是污穢與墮落!她簡直無法想像這種髒事!

  「凱瑩是對的,」她想:「我也只有一死!」

  她的每一根神經似乎都因這種想法而萎縮,被薛登吻過後,再有任何男人吻她,都讓她覺得不潔。

  從他第一次用手臂圍繞著她,而她不願掙脫的那一刻開始,她已愛上了他。

  一個人把身、心,甚至靈魂都奉獻給另一個人,那就是愛。愛有一種難以解釋的魔力,使兩個素昧平生的人相聚相守,在精神上難以分割。

  「我已心有所屬,」艾珈妮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我不再屬於任何別的男人。」

  凱瑩和艾珈妮靜坐在骯膠的麻布袋上,各自想著如何自殺才好。 「假如我只是受傷而沒死呢?」艾珈妮自問。

  接著她又想到,和凱瑩一樣用刀自殺未必恰當;她不知道該在何處下手才能正中要害。

  不然,當他們把她帶上甲板時,她就縱身躍入海中,希望不要再被救上來。

  「我會從船邊跳下去,」艾珈妮想:「海盜還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時,大概我已淹死了!」

  她根本不會游泳,伯父要是知道雙胞胎或她在公共場合中穿那麼少的話會嚇昏的,頂在印度,如果在村莊外的水塘游泳也不大安全。

  「也許,我快要死了!」艾珈妮想;這時一個身影在她心中縈繞,久久不散,那是薛登!

  雖然她很遺憾不能再見他一面,但她知道他會懷念她的。

  昨天在花園中,他說過:「你真美!」

  如何能忘懷那些讓她心弦震動的話?「你真能相信嗎?」後來他又說:「你真的相信我們彼此就這樣走開?忘了我們的唇曾經互訴的話語?不是談話的方式,而是用吻來表達的心聲?」

  在她有生之年絕不會忘記,而他在某些時候也會特別懷念她的,尤其當他佇立在象江先生家那麼美麗的花園中時,或是又看到藍八哥在陽光下振翅飛翔。

  「希望它們能給我們帶來幸運!」

  那又是他說的話,艾珈妮失望地想,幸運究竟在哪裡呢?死神好像已經張牙舞爪地迎向她,碧綠的水波將淹過她的頭,她會沉入海的深淵……

  想到這裡真讓人難以忍受,艾珈妮站起身來,再走到窗口觀望。

  即使是陷於一片火海之中,她也想再看帆船最後一眼,但海盜船隻是迎風而行,除了遠處小島的形相外,什麼也看不到。 小島上多樹,看去一片蔥綠,也許他們打算去中國大陸?或者這只不過是他們到大洋之前;必須經過的許多小島之一路了?凱瑩一直默默無言,艾珈妮想她也許在向慈悲的觀音菩薩禱告。

  「哦,上帝,請幫助我,」艾珈妮不禁也開始祈禱:「請解救我們脫離不率的境遇。」

  她感到自己的祈禱是那麼微弱無力,不由得想起母親常常告訴她:「真正發自內心的祈禱才會被聽到。」

  在印度時,他們常去拜訪一些廟宇,看那些印度婦人在神像前虔誠祭拜,那時她畢竟太年輕了,就問母親:「她們怎麼會相信那個可笑的神像能聽見呢?」

  「祈禱本身就是一件很虔敬的事,艾珈妮,」母親回答:「一個人的祈禱如果真正發自內心的話,總會被聽到的,對我們來說,神太偉大、太奇妙了!我們不容易瞭解他,但他總是在那裡!對不同的入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它為每一個人而存在!」 那時她還太年輕,並不真能瞭解母親話中的深刻意義。

  後來,她漸漸成長,才開始對印度宗教有了瞭解;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為他們所祟拜的神作最大的奉獻,那種虔誠的確令人肅然起敬!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封面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