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要穆澄選擇,她寧可付錢,由陶祖蔭負責挽購物袋。
這種感覺,隨著年齡漸長而增加。
她因而得了靈感,寫了個有關有錢女人養小白臉的故事,把女主角那種無奈、蒼涼的心態寫得細膩絕倫,引起不知多少讀者的共鳴與感慨,半年內竟買過七版!
可見其道不孤。
本城怕有很冬男人像陶祖蔭,又有很多女人像穆澄她自己。
回心一想,這丈夫給他的寫作靈感還是不算少呢!
唉,文窮而後工。
話說回來,最實際的得益,就是練就一身蠻力,日子有功,完完全全的舉重若輕。
回到家去,穆澄三爬兩撥的把各式買回來的菜肉洗好切好,先放回冰箱備用。
然後趕緊換過一套較整齊鮮明的套裝,到外頭午膳。
約的人是她母親。
穆太太的小名叫惠敏,娘家姓程。
嫁給穆澄的父親穆迪時不久,就生下此女,之後不久。穆迪患癌逝世。她撫孤守節至今。
穆太太是個有能耐、堅強、不屈不撓的女性,自不待言。也為了這位母親守寡經年,穆澄對她更添幾重敬意。女人獨個兒在江湖上苦撐,固然不是易事。
寂寞尤其難耐。
比起自己的母親來,她是太不中用了。
當年嫁給陶祖蔭,也為了太寂寞的原故吧!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寫,夜夜寫,永不休止似的搖筆桿,忽然午夜垂淚,覺得孤清難受。倒不如一頭鑽進一個男人的懷抱撒嬌撒嗲,那才快意。
還有,萬一那一兩個難纏的報館編輯,還打電話來作各式滋擾,穆澄就不用想前納後,乾脆把電話筒摔掉,然後大聲對自己講:
「不寫又如何?有人負責養你,清茶淡飯過一輩子,只要你穆澄不怕,有誰個奈得你何?」
就為了這份自以為是的安全惑,穆澄認定非嫁不可。
嫁後如何,如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
這且不去多討論,免得傷感。
然,回頭看那硬挺挺地自己守著丈夫的靈牌,把女兒帶大的母親.不由得了心生佩服。
穆澄從來沒有問過母親。她究竟為什麼不再嫁?或若她願不願意有第二春?抑或乾著急,而實在碰不上機會?
不論成因如阿,後果不變。
穆太太是的而且確要捱盡這些寒來暑往,才到得今天的。
她從沒有在女兒跟前唏噓過半句。
日後,穆澄那一觸即發的倔強脾氣,也許很大部份受她母親影響。
所謂好女兩頭瞞,穆澄對什麼人都可以怠慢,對母親不能。她不要穆太太擔心自己嫁後,變了個蓬頭垢面的灶底貓,故此,每逢跟母親見面,總裝扮得比跟老總喝茶談稿費與版權費,還要認真。
穆澄是很節儉的,輕易不肯到昂貴的餐聽去一轉,然,對待母親,又是例外。
她約了穆程惠敏到一流酒店內的西餐廳,為的是要邊吃午膳邊看海景。
穆太太跟穆澄走在一起,人們很容易就看出她們的關係來。
固然因為相貌相似,最主要是整個人的氣氛都雷同。
母女二人都予人一種異常光潔乾淨的感覺。
穆程惠敏面目姣好,輪廓分明。上六十歲而仍然像五十剛出頭。若不是那只盈光水滑的髮髻盤在腦後,使她顯了一點年紀,足可以充四十七、八歲的。
守寡三十多年,出身中等家庭的一個女人,能如她的這副模樣,實在已得天獨厚了。
當然,若果細心的面對面觀察,會留意到穆太太臉上有不少滄桑過後的痕跡,現今的安泰怕未能完全抹煞曾有過的艱辛,單是耶雙眼,一笑起來、魚尾紋整堆的湧現,就落實了美人遲暮的事實。
穆澄一坐下來,點了菜,她母親就說:
「你那剛出版的小說,對白寫得那麼精彩尖刻,念得叫人舒服。然,情節太平淡,讀者會覺得不夠味道。」
原來穆太太是女兒的忠實讀者。
「媽,不能本本都風起雲湧、驚濤駭浪、曲折離奇,總有一些只寫寫自己心聲的輕鬆小品。」
「為什麼不能夠?電視台的肥皂劇,經年累月的播演下去,那個JR演的演員,買田又買地,不知多安樂。」
穆澄望母親一眼,心想這位太太打扮清雅,形相秀麗,沒人會想到她是最重視現實的一個人。
是上了年紀的緣故。
更是因為她曾經滄海。
「下一本小說,寫些什麼題材?」
母親是多麼關心她呢!穆澄又想,如果自己當演員的話,她必是個稱職的星媽。
穆澄答:
「寫一個作家和讀者戀愛的故事。」
穆太太瞪一瞪眼說:
「如此的譁眾取寵。」
「不。」穆澄很認真地說:「我是真心誠意的。」
「你是說,你有一種跟讀者戀愛的感覺?」
穆澄歪一歪頭,答:
「如果有人真的欣賞你,從而愛護你、關懷你,再進一步負責你的起居飲食、安全健康,以及其他一總生活的需要,你會怎麼樣?肯不肯以身相許?」
穆太太沒有答。
穆澄非常肯定地說:
「我會很愛戀跟隨一個終生如此照顧我的人。我會覺得幸福,我會覺得無憾。」
「太好了!你已經找到了這個人嗎?還是你仍在尋尋覓覓?」
母親閒閒地答穆澄的兩句話,如穿心寶箭,立時間叫穆澄痛徹心脾。
太一針見血了。
可見這些日子來,女兒做的門面功夫實在瞞不了母親,嫁後境況,穆大太早已略知一二。只是當事人刻意隱瞞,權充快樂,免得過也就無謂揭她的瘡疤了。
如今,看見穆澄那副渴望有人照顧愛護,渴望得人心人肺的癡傻模樣,穆太太一陣難堪,便再也忍不住出言相問。
穆澄微垂下頭,答:
「那只不過是小說的橋段而已。」
「你的小說向來崇尚真實的切身感受,這是你的作風、特色,不是嗎?」
「是的,對讀者,我一向尊重,且有一份牢不可破的感情。」
「澄,拿一大群人作為自己的愛戀對象,精神寄托,為什麼呢?一定是由於自己感情無寄托所致。大多數有幸福家庭與完美婚姻的人。不會成為宗教迷。理由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