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大夥兒交換禮物的時候,李瑤抽到望月在波特貝露道一家古墓店買的玫瑰金錶帶。顧青抽到的竟剛好是桶田一個朋友送出來的古董表殼,同樣是玫瑰金。
顧青堅持要李瑤收下那個表殼,李瑤卻認為顧青應該得到那條表帶,因為那個表殼對她來說好像大了一點。顧青把表殼放在李瑤的手腕上量度了一下,說:
「不會太大,剛剛好。」
但她堅持不要他抽到的禮物。
這個講座持續到聖誕夜他們吃炒蛋飯和鴨的時候。結果他們決定各自保留表殼和表帶。
從那天開始,李瑤在倫敦不再是形單影隻。兩年的日子裡,她和顧青經常結伴去看歌劇、逛物館,或者到湖區去度假。他們也一起游過了羅馬、佛羅倫斯和巴黎。顧青有時會陪她練琴。他是個很好的聽眾。
正在劍橋念金融財務碩士的顧青在朋友間是個很受歡迎的人。他有人情味,正直,幽默,讀書成績好,人又聰明。顧青在家裡排行第三,有兩個姐和一個妹妹。顧青出身自香港一個名門望族,家裡是開銀行的。雖然家境富裕,顧青過生活卻很儉樸。他課餘在學校裡當助教,賺點生活費。為了省點房租,他還幫年老的房東溜狗。他溜狗很用心,他會陪那條缺少運動的哈巴狗跑步,讓它四條腿都練得結結實實,結果,那條街上大半的狗主都雇他溜狗。
第一次請李瑤吃飯的那個聖誕夜,他笑笑跟她說:
「感謝一條斑點狗和兩條老虎狗,這頓飯是它們請客的。」
那以後,李瑤常常陪他溜狗。
顧青穿衣服也很簡樸,他冬天常穿的那件藍色呢絨拉鏈外套,都穿了六年。他的頭髮是自己剪的,也幫朋友剪。
有一年,傅芳儀去米蘭看時裝展,回程的時候來倫敦探望李瑤。顧青陪李瑤去接機,傅芳儀一看見顧青就喜歡了,但她提醒她女兒:
「千萬別那麼年輕便結婚,婚姻會扼殺一個女人的夢想。」
李瑤的爸爸媽媽在她11歲那年離婚了。
那天早上,她在學校宿舍裡接到爸爸打來的電話,一向堅強硬朗的爸爸在電話那一頭泣不成聲,一個11歲的孩子倒過來安慰一個40歲的男人。
「我沒事!我真的沒事啊!爸爸。」
直到兩個星期後的暑假,同學都回家去了,爸爸獨個兒來倫敦看她。暮色裡,李瑤在宿舍外面看到這個彷彿在一夜之間老去的男人,她眼裡盈滿了淚水,跑上去,跳到爸爸身上,緊緊地攬著他,手指在他頸背上戳了好幾下,既是憐惜,也是責備;責備他留不住媽媽。
離婚是傅芳儀提出的。
這個擁有美滿家庭的幸福女人,有天獨個兒逛街,突然很想吃一片藍莓乳酪蛋糕,於是,她帶著無比的渴望走進一家咖啡店,點了一片蛋糕和一杯牛奶咖啡。
侍者端來一片藍莓乳酪蛋糕,蛋糕旁邊放著一球香草冰淇淋。當她嘗到第一口蛋糕的滋味時,全身突然一陣戰慄,記憶裡驟然一響,把她送回遙遙遠遠的青春歲月。
中學畢業晚會結束之後,她跟幾個要好的同學去了咖啡店。她們都點了那裡最美味的藍莓乳酪蛋糕,蛋糕旁邊放著一球香草冰淇淋,那是個怎麼吃也不會胖的年紀。她用手指沾了點蛋糕放在嘴裡品嚐。同學們熱烈地討論著自己的將來。每個人都有夢想。她們問:
「芳儀,你呢?」
她想要成為時裝設計師。
她從小說喜歡時裝。她那個美麗而端莊的媽媽在友戚間是以會穿衣服出名的,雖然生活緊絀,而且不過是個家庭主婦,但傅芳儀的媽媽總是把自己和孩子打扮得漂亮和得體,她還會自己做衣服。
帶著這種遺傳長大的傅芳儀,自然也很會穿衣服,她中學時的零用錢大部分都花在時裝雜誌上。她本來想念時裝設計,為了前途,選了英國文學。媽媽說,念英國文學,畢業後起碼可以當教師,生活比較穩定。
大學第二年,她認識了比她年長7歲的李存厚,畢業之前,她意外懷了李瑤,只得匆匆披上婚紗去。
婚後,丈夫的事業愈來愈成功,女兒在8歲那年拿到獎學金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現在11歲了,她將會有一個燦爛的未來。
傅芳儀突然有點妒忌自己的女兒,李瑤面前有一片壯闊的夢想,可是,她自己呢?除了一段已經消逝的愛情和一段平淡的婚姻,她一無所有,而她已經不年輕了。幸福,到底是她所過的生活,還是那些她曾熱切地嚮往卻失落了的生活?
她望著面前那一球融掉在蛋糕旁邊的冰淇淋怔怔發呆。
那個晚上,她告訴李存厚,她要離婚。無論這個跟她共同生活了11年的男人怎樣哀求,她也不肯回心轉意。她已經不愛他了,這個男人只是她的親人,是她的熱土舊地,埋葬了她詩意的青春和夢想,而且已經無能力再提供她需要的愛了。她不怪他,但她告訴他,生命會在某個時刻召喚我們;召喚她的,是一片乳酪蛋糕。
那個可憐的男人以為他妻子瘋了。
傅芳儀用贍養費開了一家高級時裝店。她那幾個最有野心的同學都趕在生物時鐘敲響之前結婚生孩子,只有她,重尋失落了的夢想。她要成為時裝女王。
李存厚在離婚後把香港的生意統統結束了,一個人去了加拿大魁北克,整整兩年陷在悲傷之中。兩年後,他在街上碰到一個中學時的女同學,這個女人從前很仰慕他。李存厚跟她結了婚,生了個男孩,留在那邊生活,不打算回來了。
跟傅芳儀由相識到結婚13年之後分離,然後在異鄉遇上一個故人,過著另一種人生。他終於相信,生命會在某個時刻召喚我們,而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回應這種召喚。
1O年之間,傅芳儀已經建立起她那個小小的王國。她的眼光得到不少顧客的讚賞,時裝店一再擴充,還開了兩家分店。每年的時裝節,她穿梭於巴黎、倫敦、米蘭和紐約,親自去見設計師,親自買貨,像個大學女生那樣,提著沉甸甸的筆記簿在各個時裝展上努力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