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不是同一個人
但是此刻,此刻的愛玲還沒有逃脫舊家庭的陰影,還在忍受父親和繼母的欺侮,而且在生著病。她臉色灰敗,連說話的力氣也微弱:「姐姐,如果我就這樣死了,你要告訴我媽媽,我很想和她生活在一起。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有個家,安穩的,有愛的,家……」
「你不會死,愛玲,我答應你,你一定不會死的。」我只覺心如刀絞,站起身說,「你放心,我這就去找你爸爸談判。」推門之際,不禁踟躕。上一次,就是在走出門的一剎經歷了天驚地動的痛苦的,咫尺天涯,誰知道這一步踏出去,我又會走去了哪裡,遭遇些什麼?但是身後的愛玲在受苦,她患了很重的病,危在旦夕,如果我不救她,還有誰呢?
那一步終於還是跨出去了,義無反顧。
天保佑,並沒有什麼電閃雷鳴發生,我安靜地穿過垂花門,逕奔了張宅正房去。只是午後,但是這裡的氣氛卻是黃昏,鴉片的氤氳充塞在整個屋子裡,使一切都迷濛,時間靜止於阿芙蓉的魅惑,所有的是非善惡都模糊,而煙榻上吞雲吐霧的張老爺子,便是最不理是非的神仙——原本神仙就是難得糊塗的。
看到我,他微微欠身,些許的驚愕,卻也只是無所謂——對於他,除了鴉片煙,又有什麼是有所謂的呢?
「來了客人,怎麼也不見通報?」他咳兩聲,放下煙槍,恍惚地笑著,笑容裡露出暮年的黯然,甚至有些慈祥。打量著我的長裙窄袖,他現出瞭然的神情,「你這樣子的打扮,是她媽媽那邊的人?替她媽媽做說客來了?」
我有些喟然,到底是父女,再恨,也還有血脈的相連,他與愛玲初見我時的問話,竟是一模一樣的。
「我為愛玲來,她病了。」
「我知道。」他木然地說,將煙油淋在燈上,發出焦糊的香味,「這個女兒,這個女兒,唉……」尾音長長的,是刻意做出來的一種有板有眼的感歎,似乎一言難盡,其實原就不打算把話說完的。
我只覺氣氛無比怪異,面對著這樣一個半死的人,不由覺得生命是如此的漫長與無妄。
在屋裡站得久了,漸漸看得清楚,這個屋子和小瑛的屋子一樣,都清晰觸目地寫著物質的豐富和情感的貧乏:那擺滿了百寶格的各款各料的鼻煙壺,插了各種鳥雀翎毛的古董花瓶,胡亂堆放的卷軸字畫不知是真跡亦或贗品,收集來的時候必是花了一點心備的,但是現在也毫不在意地蒙塵著……
榻上的人,也早已蒙塵,無論是他的年紀,還是他的心。
我輕輕吟哦:「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他一愣,瞇起眼睛:「有幾分意思。」
我又道:「出名要乘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他看著我,不明所以。
我歎息:「張先生,這些句子,都是你女兒寫的。她幼承庭訓,有極高的文學天賦。是你給了她生命和天份,難道也要由你親手來扼殺嗎?」
他深深動容,又恍惚莫名,看著我瞠目難言。良久,忽然說:「她從小就喜歡寫文章,還做過幾首古詩,做得是很好的。許多讀四書長大的少爺都做得不如她。她還想給《紅樓夢》做續呢,叫做個『摩登紅樓夢』,呵呵,讓寶玉出國留學,讓賈老爺放了外官,賈璉做了鐵道局局長,芳官藕官加入了歌舞團,元春還搞了新生活時裝表演……是我給分的章回,還擬了回目,記得有這麼一回,叫作『萍梗天涯有情成眷屬,淒涼泉路同命作鴛鴦』……現在看來,這意思竟是很不吉利的呢……」
他的聲音漸漸地低下去,每說一句話就要停下好一會兒,並不看著我,只是吸煙,吐一口煙再說一句,好像自言自語。他說這話的時候,似乎是一個慈父了,可是他的慈愛,只限於記憶。他記憶中那個乖巧聽話的女兒,和廂房裡被囚禁並且正在病中的女兒,彷彿不是同一個人。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而我是同樣地惘然。究竟他哪一分鐘是真,哪一分鐘是戲,他的心在哪裡呢?那個錦裝緞裹的腔子裡,還有人氣嗎?或者早已由石頭代替了他的心?他的心,已經被鴉片燈一點一點地燒盡了,燒成了灰,風一吹就會散去。可是灰吊子,卻還懸懸地蕩在空中,讓他有氣無力地續著這無妄的生命。
然而,為了小愛玲,我還是要對著這樣一個失了心的人苦勸:「你的這個女兒,將來會是中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一個人物,她至少有七十五年好活,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在今天。你救了她,不僅是救了一個女兒,還救了十幾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救了無數喜歡看她文字的讀者後輩……」
說到一半,我自己也覺荒唐,口角好似街邊擺攤測字的張鐵嘴,瞎掰過去未來。
咦,我是從未來回到過去的,所以可預知一切;而沈曹說過,時間掣最遠可以前進六十年,如果我往未來走一回,然後再回來,不是可以像現在對張某預告命運種種安排一樣,屆時也可以對沈曹或者子俊頒布時間大神的諸般旨意了?而如果我預見將來的種種不如意,豈非可以早做打算,提前消災彌禍於未發生?果然如是,生活中又哪裡再會有波瀾,一切都可以按照理想來計劃,來發展,來完成,生命豈非完美至毫無遺憾?
想到沈曹,剛才的那種頭眩耳鳴忽然又來了。我又一次被拋在了風起雲湧的浪尖上,彷彿站在懸崖邊上,看時間大河滔滔流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約,就是這樣的心境吧?
近七十年歲月轉瞬即逝,我看到小瑛迅速成長,看到她投奔姑姑張茂淵,走進常德公寓,看到她立著揚名,由她編劇的電影博得滿堂彩,看到有個穿西裝的男人站在她家的樓下按門鈴,背影蘊藉風流,那一天,是1944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