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十分鐘左右,他才有回音。
「我下午得出門一趟。你擬一張展覽會的邀請名單給我,等邀請函設計好了,我讓秘書寄出去。」
「不用了!我老爸老媽年紀很大,禁不得操勞,等哪天在台灣辦展再說吧!」
她回應。
那端的原仰頓了一頓,突然發現自己對她的家庭完全不瞭解。
「你家在哪裡?」他問。
「中壢。我爸媽是那種覺得有上班的工作才叫做正職的普通人,我從小就是他們眼中的黑羊,只喜歡捏一些沒用的爛泥巴,他們絕對想不到有一天我也能去國外辦個展,哈哈哈!」
「你是怎麼開始從事陶土和琉璃創作的?」他問。
「就小時候我們家隔壁有個老榮氏,會捏些陶土,做點小東西。他自己在後院蓋了個小黨,我覺得很有趣,每天下課去找他玩,玩著玩著就上癮了。」茜希聳了下肩。「琉璃是後來我自己去找一個老師學的,不過那時年紀小,只學了點皮毛,不成氣候。」
「那後來是誰引薦你出國拜師學藝的?」他好奇間。
「方婆婆,她有認識的人。」茜希簡短地打完,就沒再繼續往下說。
原仰早就注意到她對自己的師承一直不願多談,於是也不勉強她。
「你呢?你家裡是什麼情況?」
他的螢幕突然跳出這串話。
原仰的手在鍵盤上一頓。
他的家?
他有家嗎?
他知道茜希應該從雪倫那裡聽到一些跟他家有關的事,但許多事太過隱私,他從不曾跟外人提過。
最後,他只是打了一句:「我父親已經死了。」
一種強烈不想繼續談這個話題的念頭,讓他再送出一句:「我去一下洗手間。」
然後靠回椅背,靜靜看著前方半輛。
滴滴兩聲,桌上的分機響了起來。
原仰拿起話筒,秘書甜美的嗓音融入了一些遲疑——
「原先生,您的母親來電,您要接嗎?」
簡直像在回應什麼似的,越不想要的事情越會發生,越不想接觸的人越會出現。
他歎了口氣:「接過來吧!」
他母親柔軟的嗓音不一會兒便傳進他耳中。
「仰尼……」即使只聽聲音,都能想見對端是一個怎樣溫柔嬌弱的美人。
「有事嗎?母親。」他禮貌的詢問。
他公事化的語氣讓電話的那端一頓。
「我只是很久沒見到你了」
「母親,我上個月才跟你共進過午餐。」他禮貌地指出。
「仰尼,你不要這樣……」他母親吸吸鼻子。
她的溫弱讓原仰只覺不耐,卻又對自己的不耐有微微的罪惡感。
「母親,你最近好嗎?」他終於換上一副較溫和的口吻問候。
「我很好,可是你外公……他最近身體不太舒服。」
提起那人,他的心頭一冷,所有的罪惡感煙消雲散。
「知道了,我會讓秘書替他約看診的時間。」他用力翻動幾張紙,做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母親,我現在有些公務必須處理,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我改天再陪你聊。」
通常他的母親會接收這個暗示,他們會禮貌地互相叮嚀一下,然後道別。
不知道為什麼他母親突然選在今天執著起來。
「仰尼,我知道你一直不諒解我當初的決定,但……請試著明白,當時我們孤兒寡母,沒有任何收入,只有一堆債務,我只能選擇投靠你外公。」
「母親,我明白!我從來沒有怪過你回娘家的選擇。」他不讓母親再繼續說下去。「我真的還有一個會議——」
「但你就是在怪我。」他母親啜泣,聲音裡更多的是埋怨:「你不瞭解一個女人單獨帶著一個青春期的兒子有多麼辛苦。」
原仰撩下所有情緒:「別再說了!我很清楚你不是一個會出門工作,養活自己和兒子的女人,我也從來沒有這麼要求過你,不是嗎?」
「你怎麼可以這麼說?」
「總之一切都過去了,現在我已經可以供給你優渥的生活,這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連續兩個「不是嗎」刺激到他柔弱的母親。
「你不怪我,難道是怪你外公嗎?你明明知道他當初是多麼努力想幫助我們,只是他也沒有錢,我娘家的姓氏早已不代表金錢——」
「夠了!」他額角的青筋一跳。「你很清楚我在意的是什麼!」
他厭倦了再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既然她想談,那就來談吧!
「『一樁失敗的異國婚姻』?『上流社會名援的真實心情?』那個男人生前盡他最大的能力提供你舒適的生活,讓你購買超出他負擔能力的奢侈品,無限度的寵愛你、縱容你,你曾經多麼愛他,只因為他死了,突然之間近二十年的美滿生活變成『失敗的異國婚姻』?」
儘管母子關係冰冷多年,原仰從來沒有用這麼嚴厲的語氣訓斥過她,他母親輕聲啜泣。
「你不懂……當時的情況真的很惡劣,我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那堆龐大的債務……」
「所以外公就好心的介紹了你一個出版商,讓你大書特書自己的『失敗婚姻』?」他嘲諷道。「他以為這本書能改變什麼?否認你曾經存在過的婚姻,改變你曾經嫁給一個東方人的事實?讓你重新恢復清白的身份,去嫁給另一個英國上流社會的紳士?」
「仰尼!你知道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再嫁給任何人。」
「我真感動。」
「我知道你一直認為你外公是為了種族的問題而反對你父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別忘了,他自己也娶了一個日本女人——」
「而且在婚後的第二年就完全後悔了!」原仰不留情面地打斷母親的話。「於是他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將你培養成一位『完美的英國淑女』,並期望你會嫁給白人,讓家族的優良血統延續回去,沒想到你不但嫁給另一個黃種人,而且是個庸俗不堪的小商人。」
「但是那本書最後也沒出版……」他母親微弱地反駁。
「對,因為我花了三萬英鎊買回它的版權。」他從沒跟母親說,當時三萬英鎊對剛創業的他是多麼沉重的負擔,他必須拿藝廊去銀行二次貸款才有辦法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