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在自己與律韜破罐子破摔之後,隔日,他回去京城,只留不了「務必將人看好,要不等著抄家滅族掉腦袋」的命令,走了。
從那一天起,「蓮華山莊」方圓百里之內,戒備森嚴,十里之內,閒雜人等不得接近,五里之內,更是連一隻蚊蚋都休想輕易飛進,而容若能走動的地方,就只有最初的那一間丈室。
容若知道律韜趕著回去京城的理由,想必是京城出事了!
畢竟,先帝皇四子睿王爺從小就深得聖寵,一直被視為儲君的不二人選,他幾年的苦心經營,數度代帝王攝政,朝堂上翻雲覆雨,一呼百諾,跟著那些擁護他的朝臣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
其中,有真心實意忠誠於他的,有諂媚攀附的,有一心想得重用的,還有華家切割不斷的外戚親緣,這些人不可能輕易就放棄。
更別說,數十天沒見到自己的黨魁出現在朝堂之上,加上新帝登基,根底不穩,出亂子只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律韜終於覺得他這個睿王爺……曾經在運籌帷幄,呼風喚雨的一朝權臣,是該死了。
毒,不在容若日日所喝的湯藥裡,若是平常人,大概只會以為是久病虛弱,但是,容若為自己把脈,知道身子的日漸無力,是因為中了毒,也因為身子的熱症反覆,影響了手傷,折裂的地方日日都泛出疼痛,一日比一日劇烈。
「這,是你家主子的意思?」容若倚坐在床頭,看著婢女端在承托上的那碗藥湯,淡然地投給她一眼。
「是,皇上說,如果公子問起,就說公子只要乖乖喝藥,曾經忠心跟隨過公子的人,他一個也不會為難。」婢女照本宣科,就怕說漏了一字。
所以,容若知道,這碗藥裡也有毒。
「去傳話,我想見皇上一面。」
「皇上說,只要公子乖乖喝藥,曾經忠心跟隨——?!」
「夠了!」容若一聲厲喝,確實,事已至此,律韜又何必見他?
當他將手伸向那碗藥時,感覺一股子寒意從心裡竄出,漸漸地漫透了整個身子,讓他的指尖就像是冰角一樣,在觸及藥碗時,一點感覺也沒有。
算了,容若灑脫一笑,不過就是一死而已。
倘若他的死,可以換得律韜的手下留情,讓從前跟隨睿王爺的大臣隨扈們都得以保全,青哥兒做一世平安王爺,那他也算是死得十分值得了!
只是,容若覺得自己很可笑,笑自己竟然以為律韜真的對他有一點上心,至少,那一日,在桃花紛飛的微涼春日裡,那人一雙從身後強勢擁住他不放的臂膀,那溫暖不假。
從來就怕苦藥的他,這碗毒卻喝得十分乾脆。
仰首飲盡之後,容若揚手將碗給扔碎在幾尺之外的青石地上,聽著那一聲清響,心裡痛快。
「公子?」婢女不明所以,一臉的驚嚇。
公子。容若反覆咀嚼著這兩個字,憔悴的臉容上泛起苦笑,低頭看著自己所置身的這一張床榻,這一刻,他想到了律韜擁抱他的強悍臂彎,想到了這人戮進身子裡的燙痛,無視於他是男子,硬將他當成女子般,一次又一次的強索硬要,記不清幾次以精熱污了他。
「公子!」
婢女尖叫,看著他的身子先跌碰在腳凳上,然後翻滾到一旁的青石地,折傷的左手依然使不上力,只能以右手肘撐著自己狼狽地爬開,他寧可躺在冰涼的地上,也不願再睡回那張床榻,不再教自己更覺得噁心。
這一刻,容若只覺得自己的身子很骯髒,在他的生命裡,從未有一刻,如同此際般恨不能將這副皮囊從裡至外洗刷乾淨,將律韜留在他身子裡的印記給洗刷得乾乾淨淨。
「公子,讓奴婢伺候您回床上躺著。」
「你叫什麼名字?」
「回公子,奴婢名叫青玉。」
「青玉,好名字。」此刻,在容若白潤的臉上透出一絲暗青,但噙在他唇畔的淺笑,依舊風華絕倫,教人不禁驚艷傾慕,但泛在他唇畔那抹哀傷,卻又悲絕得令人撕心。
「青玉,你說,如果,在那一天,贏的人是我,該有多好?為什麼?如果當初早知道是這種輸法……你說,我怎麼就沒想過要早早自我了斷呢?我該的……我早該死的。」
這話才歇落,一口腥熱湧上容若的喉嚨,他伏身咳出了一口血,在長絨地毯上漫溢開來。
「皇上,陛下。」他笑著稱喚在那遙遠皇宮裡,已經捨棄了他這個對手,登上九五的尊貴之人,語氣裡沒有一點敬意,反倒有些諷刺,但是,那嘲諷卻是贈給不自量力的自己,「如果你想要齊容若這一條命,只需要一道旨意便可任意取去,要賜毒酒,要殺頭都好,你又何苦費心將這戲做足,我都差點要信以為真了呢!那就是你存心作踐我的方式嗎?算你夠狠,總歸你想要的都得到了,雖說成王敗寇,我合該認輸,但我……」
恨你。
恍惚之間,容若呵笑了起來,他堂堂一個睿王爺,那含恨的口氣聽起來竟像是被人給棄置的怨婦?!
是他癡心妄想,自抬了身價,才會以為律韜將他當成了敵手。
不!如果律韜將他當成了敵手,至少該有幾分敬重,絕對不會讓他死得如此狼狽,讓他一位王爺,以「公子」的身份死在這山莊裡。
其實,無論律韜信或不信都好,自從他登基之後,自己就沒有興過謀反的念頭,想找出這位新帝的弱點,不過就是為了掌握局面,徹底斷了這位新登基的君主對自己的妄念,心裡明白,那些年,自己可以與他爭奪帝位,但是一朝分出了勝負,輸的那一方就知道該收手了。
因為,這天下、這蒼生,禁不起當政之人的爭奪耗鬥,這些年,為了他們的爭奪,已經讓人付出了太多的代價,死了太多人,他不以為,律韜就如同眾人所揣測的一樣,是奪嫡謀位,因為,那一夜,他看得很清楚,當父皇讓人攙進母后的倚廬,在看了母后的棺槨許久之後,終於看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