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無敵?
他以為,女子身上有柔順、有婉從,有所有讓男子感到舒服的特質,卻沒有真心,因為她們必須壓抑真心來配合男子的所欲,必須扭曲真心來滿足世道評語,所以他甚至不認為女子應該具有真心這個特質。
可如今,葉茹觀這分難得的真心,讓他感到滿足與愜意,此生,他可有穆韌的幸運,得此一份無敵真心?
「你喜歡做這個?」皇帝問。
「是,看著作品在自己手中逐漸成形,臣妾覺得自己彷彿又創造了一個新靈魂、新生命。」
說到這裡,阿觀忍不住拉抬笑顏,臉上有著毫不掩飾的驕傲與得意。
「是真心喜歡做?不是為了討好朕、討好皇太后。」
她偏過頭,認真想想後,才遲疑回答:「有什麼不同嗎?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也能讓別人為我所做的感到開心快樂,那是一加一大於二的好事啊。」
「為什麼一加一會大於二?」皇帝不解。
「快樂是種會渲染的事兒,在充滿笑聲的氛圍裡,人們會不自覺卸下心防、跟著開心。我雕刻蔬果時,會得到第一分快樂,皇太后、皇上和娘娘因為我的作品而快樂,又是一分快樂,臣妾因為皇上的誇獎更加快樂,回去後,貼身婢女見臣妾樂呵呵傻笑,也會跟著快樂。
「快樂變多、疾病就變少了,所以御醫們不必東奔西忙,也跟著快樂。就這樣,一分製作的快樂加上一分討好心思,創造出那麼多人的快樂,有什麼不好?」
她一面想一面說,創造出的快樂氛圍讓自己卸下心防,忘記限前的男男女女身份有多崇高尊貴,忘記要謹言慎行、戰戰兢兢,她豐富的表情和動作,在無意間又創造出更多笑聲。
「瞧這小嘴多會說話,皇上可得好好賞賜靖王妃。」賢妃抿著唇,輕輕笑開。
賢妃是扶養三皇子齊餚鈞長大的娘娘,阿觀知道她,她經常來福寧宮陪伴皇太后,性情和三皇子妃一樣,都是溫柔似水的女子。
「看來,朕頒下封賞後,你又要多上一分快樂。」皇帝學著她的口氣說話,再度惹出一陣哄堂大笑。
「稟皇太后、皇上、各位娘娘,臣妾曾在書上讀過一句話:生命的價值在於可以為多少人做事。臣妾覺得,臣妾今天的生命有價值多了。」一句俏皮的話,讓眾人方歇的笑臉又掀起一波新笑靨。
「是嗎?朕以為生命的意義在創造豐功偉業、建立萬世太平。」皇帝愛上與她鬥嘴。
「萬世太平是不可能的,世間局勢本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只能在自己的一輩子裡盡心盡力,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我們都只是人、不是神,無法預測千秋萬代後的事。至於創造豐功偉業……」她搖搖頭,回道:「千載勳名身外影,百歲榮辱鏡中花。」
這回沒有哄堂大笑,只有一片靜默。
皇帝震懾於她的眼光見識,也訝異於她的大膽。
他何嘗不明白她說的道理,人人都說龍子鳳孫,可他們也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頂多是運氣好,出生於後宮之中,而朝堂大臣日日喊著萬歲,又有哪個皇帝能長命百歲?
可,她想也不想就脫口戳破了大家合力共同編織的謊言……
「節觀,你在胡說什麼,快向皇太后、皇上認罪。」皇貴妃心急,這把火可千萬別燒到自己頭上,她連忙出聲提醒阿觀。
「不,讓她繼續說。」
皇上一句斥喝,阿觀才發現自己多嘴惹禍,唉,怎麼就得意驕傲到忘記自己是誰了。
她連忙低頭,「回稟皇上,臣妾沒有別的話了。」
「你不說,朕就真要降罪。」
語出,皇帝立馬後悔,穆韌出門時是怎樣央求自己好好照料這個小媳婦的,現下他居然一個衝動,想聽聽她的奇言妙語便將她推上風頭,不智啊。
「那、那皇上要臣妾說什麼?」
見阿觀那副擔心害怕的模樣,皇太后搗起嘴巴呵呵一笑,替她找台階下。
「還以為是個多大膽的,什麼放肆話都敢拿到皇上面前說,原來不過如此。」
「臣妾是得意忘形、糊塗了腦子,還望皇太后、皇上恕罪。」
「要恕罪?行!什麼千載勳名身外影,百歲榮辱鏡中花。給朕說說,你難道不妒嫉那些活得比你好的,不羨慕那些日子過得比你張揚的?」
偷眼看向皇帝篤定的臉色,阿觀苦著臉,不得不擠出話。
「有人享福自然有人受罪,天底下好事與壞事是對半分的,既然沒有攤到好的,自然就只有接到壞的嘍。可認真想想,張揚的人必定快樂嗎?也許他是自卑得緊,非要錦衣緞服才敢出門,一身青衣皂袍便覺得處處比不上人,這樣的人,即便再張揚也不懂快樂真諦。
「活得好不好,那把尺在每個人心中自有衡量,臣妾是個重裡子甚於面子的人,只在乎自己的心是否平靜安寧、是否幸福滿意,才不理會旁人的眼光。臣妾認為,幸福是要靠自己爭取的,旁人給的不算數,所以外人的羨慕不能替臣妾多爭來幾分快樂,同樣的,他們的不屑與詆毀,也不會刪減臣妾的快意。
「至於妒嫉……生命有限,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面,不應該浪費在算計別人頭上。臣妾不認為,別人壞了自己就能好,就算果真因為別人的壞使自己得到利益,臣妾深信,那些好處也不會太長久。」
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簡單道理,誰不懂?只是真要做到太困難,也許只有心靈乾淨澄澈如她,才能做到吧。
皇帝深吸口氣,說道:「你講得很好,說說,想要什麼賞賜?」
阿觀想了想,拉起一個靦眺笑容,說道:「若是皇上有書信前往邊關,可否替臣妾捎家書一封?」
她的要求,再度讓廳裡氣氛輕鬆。
皇帝淺笑,兒女情長啊,看來穆韌是注定栽在這個丫頭手上。
這個晚上,她把「信」交給太監,信在皇帝眼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