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登門拜訪,說是要親自跟侯爺和夫人道謝,因為沒有先遞帖子,所以前來請示。」
「多半是因為前幾天娘子替尚書夫人解決問題,戶部尚書才會親自登門道謝,此人深得皇上倚重,能得到他的信賴,往後孫兒在朝中也能多一分力量。」容子驥這番話當然是說給祖母聽的。「這可全都是娘子的功勞!」
程瑜謙虛地配合。「相公過獎了。」
對於這一點,老太君真的無法否認,她一直看不順眼的孫媳婦,最近在達官貴族之間的名氣,也間接提高了容府的聲譽,就連其他房都跟著沾上好處,來自各方的宴席、茶敘不斷,這可是之前始料未及的,其他媳婦可沒這個本事,若再繼續刁難,只會顯得她這個老太婆心胸狹窄。
「快把人請進大廳奉茶!」她開口吩咐管事。
管事銜命退下了。
「孫兒這就去前頭招呼客人,先告退了。」容子驥起身說道。
老太君瞥了孫媳婦一眼。「雖然對方親自登門道謝,但也不可得意忘形,丟了咱們容家的臉。」
「孫媳婦明白。」程瑜也很難得溫順地回道。
夫妻倆轉身出去,才跨出廳門,程瑜便有些不敢置信地問:「奶奶這是承認我是容家的媳婦了嗎?」
「她想不承認也不行。」容子驥早就算到這一步,只是比預期的還要順利,自家娘子一旦被祖母所接納,相信隱藏在府裡的兇手也會跟著蠢蠢欲動,就等著對方露出馬腳。
程瑜總算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看以後還有誰敢欺負她。
再過十日便是過年了,天氣愈冷,過節的氣氛也愈濃。
這天晌午左右,容子驥突然造訪知府衙門,劉知府親自出來迎接,擔任同知的容永全聽說侄子來了,也到用來接待客人的廳堂表達關切之意。
劉知府先請貴客上座奉茶,這才開口。「不知侯爺今日前來,有何指教?」
「事情是這樣的,」他啜了口茶,說明來意。「知府大人應該已經聽說賤內看得到那些不乾淨的東西吧?」
「下官確實聽說過。」劉知府頷了下首,心想鳳翔侯的續絃看得到鬼的事,在京城的達官貴族之間相當有名,恐怕沒有人不知道。
他佯歎一聲。「就是因為賤內看得到它們,那些不乾淨的東西才會找上她,向她喊冤,前些日子就遇上了,而且還是兩個「人」來跟她哭訴,說它們遭人殺害,被埋在一座廢棄四合院裡的大樹下頭,希望賤內幫它們找到兇手,好還它們一個公道。」自家娘子可以見鬼的天賦傳開之後,做事也方便多了,只要推說是她遇上的就好了。
容永全十分驚詫地看向上司。「大人,前些日子確實有幾個孩子因為貪玩,跑進一座被附近居民戲稱為「鬼屋」的四合院,結果發現大樹底下埋了兩具屍首,可惜全身上下腐爛到只剩下骨頭,從性別和年紀來判斷,有可能就是那兩名失蹤人口,由於連仵作也無法判斷出真正的死因,想請死者的家屬前來認屍,也怕有錯,咱們正為了這事頭疼不已。」
「你說得沒錯……」劉知府點頭如搗蒜。
「這兩名失蹤人口是何時失蹤的?」容子驥問。
回答的是二叔容永全。「根據兩名死者的性別和年紀,應該就是今年元月中旬失蹤的百姓,隔天是由家人前來報案的。」
劉知府接著又問:「不知侯爺夫人可有詢問它們的身份來歷?」
容子驥從袖口內取出事先寫好的紙條。「賤內自然已經問過……這上頭寫了兩名死者的姓名、住址和生辰八字,跟失蹤的百姓核對一下身份,便可以查出它們在失蹤當天究竟去了哪裡,又見了什麼人,應該就能知道兇手是誰。」
容永全接過紙條,轉交給劉知府。「請大人過目。」
他看了之後頻頻點頭。「許大貴、魏平……沒錯!失蹤的確實是這兩個人,侯爺真是幫了大忙!根據他們家人的供述,兩人當天就跟平常一樣出門工作,結果到了晚上都還沒有回來,至於去了什麼地方、見過什麼人就不太清楚了。」
「原來如此,另外還有一件事……」容子驥有些難以啟齒。
劉知府見他面有難色,立刻說道:「侯爺但說無妨!」
「本侯在昌州府曾經認識一位精通陰陽術數的先生,跟他學了一些皮毛,看了兩位死者的生辰八字,原來它們都是陰年陰月陰日陰時所生,這也未免太過巧合,而且不妙。」他面露憂色地說。
聞言,容永全看了劉知府一眼,這才問侄子。「怎麼說?」
第4章(2)
容子驥沉吟了下。「本侯聽說一些旁門左道會利用這些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出生之人的血,加上死者的遺骸,用來喚醒沉睡的亡魂為自己所用,想到它們失蹤之後沒過多久,京城裡就發生「百鬼夜行」一案,說不定兩者有所關聯……不過這些純屬臆測,還望知府大人派人詳加調查。」
「這……」劉知府臉色大變。「的確大大地不妙。」
容永全看著上司,想到皇上至今還是不時宣知府大人以及大理寺卿進宮質問調查結果,當初要不是朝中幾位大人力保,早就被摘了官帽,如今帶來一線破案的曙光,心情也跟著激動起來。
「大人,如果這兩人的死真的和「百鬼夜行」有關,就有機會抓到幕後的主使者了。」這麼一來,對京城的百姓也有個交代。
「說得沒錯,只要查出殺害它們的兇手,說不定就能破「百鬼夜行」這樁案子。」他欣喜若狂地道。「多謝侯爺!」
「這也是為皇上分憂解勞,不足掛齒。」容子驥謙虛地回道。
接著容子驥起身告辭,由容永全送他出門。「也真是多虧了侄媳婦,要是能破「百鬼夜行」一案,可是大功一件。」
「就請二叔通知死者的家屬,好讓他們領回去安葬,也好入土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