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淳不由得有些洩氣。
杜阡陌步入御書房,看到拓跋修雲站在那裡,並無意外,就連蕭皇想對他說什麼,他也早已料到。
「杜卿來得正好,」蕭皇淡淡笑道:「方纔朕與拓跋皇子談論起兩國和親之事,身為禮部侍郎,你也來說說吧。」
杜阡陌明知故問,「不知拓跋皇子欲與哪位公主結親呢?」
「夏和公主。」拓跋修雲側眸看著他。
杜阡陌反問道:「公主的意願如何呢?」他跟夏和的事,想必拓跋皇子早已知曉,此刻這眼神中頗有居高臨下的渺睨之態,大概把他當成了不堪一擊的情敵。
「那日在驛館,杜大人也看到了,」拓跋修雲淺笑著,「事已至此,大人難道還會覺得公主不願意嗎?」
拓跋皇子在故意挑釁,炫耀所有權,是想讓他知難而退嗎?
的確,若是普通男子,受不了屈辱與嫉妒便會臨陣脫逃,然而他是杜阡陌,從小到大什麼樣的委屈與不平沒有過?他會害怕這些?
他平靜地道:「在下覺得應該讓公主親口答應,這樣比較好。」
「那麼朕應該把夏和喚來嗎?」蕭皇饒有興趣地看著他,「不過朕想先聽聽杜卿的建議,撇開其他的不談,單說和親之事對於兩國而言是否合宜?」
「臣以為——」杜阡陌頓了頓方道:「不合宜。」
拓跋修雲眉心一蹙,沒料到他會如此大膽地當場反駁。
蕭皇卻是笑容越甚,問道:「怎麼個不合宜?杜卿細細講來。」
杜阡陌分析著,「臣以為夏和公主脾性剛烈,不適宜肩負和親重責,若為了兩國邦交,一定要締結血姻,不如另擇別的公主。」
「你這話可真是大不敬,」蕭皇失笑,「朕的公主怎麼就脾氣不好了?不過朕喜歡你說實話,就此免你的罪責。」
拓跋修雲連忙道:「夏和公主的脾性小王自幼便喜歡,也不介懷,杜大人這是多慮了。」
杜阡陌卻道:「微臣方纔所說的只是其一。」
拓跋修雲挑眉問道:「哦,那麼其二呢?」
「凡事都要講究先來後到。」杜阡陌看向他,「敢問皇子,崎國是否也如此?」
「那當然,」拓跋修雲點頭,「比如小王與夏和公主青梅竹馬,這世上但凡有後來者,想必都比不上我倆之間的感情。」
杜阡陌忽然問:「皇子當年與公主可有婚約呢?」
拓跋修雲凝眸,弄不清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得答道:「我倆皆心有所繫,這便是約定了。」
他又問:「婚約為父母之命也,當年皇上可有准許此約?」
「這……」拓跋修雲遲疑了一會兒才說:「現在請求皇上恩准也未晚啊。」
杜阡陌緊緊盯著他,一個字一個字說得明白,「不,已經晚了。」
拓跋修雲不服地反問:「怎麼晚了?」
杜阡陌斬釘截鐵地道:「因為聖上已經將公主許給微臣了。」
「什麼?」拓跋修雲一怔,隨後哈哈大笑,「杜大人在說什麼胡話呢!」
「皇上日前已恩准了微臣與公主的婚事,不知這旨意如今還算不算數?」杜阡陌沒理會他,逕自轉身對蕭皇施禮。
拓跋修雲見情況不對,不由叫道:「陛下!方才您說一切聽從公主的心意,難道就不作數了?」
蕭皇看著他們,依舊那般淺笑著,彷彿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良久後才回答,「朕的確說過要把夏和許給杜愛卿,朕也說過全憑夏和的心意,不過朕倒是有話想問問杜愛卿,倘若公主有意與你,你是否願意接受她的心意?如今情形已經不同了。」
第十二章 下定決心請求賜婚(2)
這話意味深長,杜阡陌知道這是在問他假如公主並非清白之軀,他還願意娶嗎?
這是蕭皇在他出任禮部侍郎後第一次喚他「愛卿」,平素「杜卿」二字透著對他的親切與喜愛,但此刻當著拓跋修雲的面稱呼有所轉換,他知道這與平日的含意又不同,蕭皇是在暗示拓跋修雲早把他當成自己人了。
他沒有猶豫,立刻答道:「臣願意。」他在蕭皇面前第一次如此俐落爽快,從前每句話他都三思而後行,唯獨這一次答案張口即來,因為他早已想好,無須三思。
「你願意?」拓跋修雲難以置信,「若公主已經屬意於我,你也願意?」
杜阡陌笑道:「公主並沒有明確表示屬意於皇子啊。」
拓跋修雲不滿地道:「那日在驛館你也看到了,還需多言嗎!」
杜阡陌淡定自若,「驛館之中,微臣只看到公主在沉睡,其他的臣便不知了。」
「你……」拓跋修雲沉不住氣,口不擇言地道:「想不到杜大人貪慕榮華至此,連未來妻子的清白之軀也不在乎嗎?」
蕭皇聞言立刻揚聲道:「放肆!當著朕的面,皇子是否太無禮了?」
拓跋修雲發現自己的失誤,只得作揖道:「陛下,是小王失言了,不過杜大人所言,實在過於反常,小王懷疑他對公主的感情是否真誠。」
蕭皇半瞇起眸子,似乎是在思量這番話,又似乎在打量杜阡陌。
「微臣以為,喜愛一個人,無論她是誰、無論她變成什麼樣子,都不該有所動搖,」杜阡陌緩緩道:「昔日有武淵帝娶新寡弟媳為妃,終身寵愛。微臣一介平民,不敢與帝王賢君相比,但也實在羨慕這樣的感情。之前微臣對此事頗為猶豫,是因為沒有確定自己的心意,臣不敢妄語,但如今臣已經想得明白,希望皇上相信微臣,微臣定不負皇上所托。」
蕭皇笑了,這一次不再是似笑非笑,而是由自內心的歡喜。他點頭,「好,朕許你。」
拓跋修雲焦急地想挽回這個結果,「皇上!難道不該先問問夏和的意思嗎?」
「一會兒問過她便可,」蕭皇答道,「不過依朕看,朕這個公主性子確實剛烈,並不會因為什麼就動搖心意,她的答案朕也早已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