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牛雙玉用的是自製的保養品,可她並非化工系的學生,弄不來什麼長期保存,為了不害人用了過敏,所以她就不靠這個賺錢,容易引起禍事。
「別傻忽忽的站著,我的雞蛋呢?要是覺得浪費,一會兒賞了你吃便是。」以前逃難時想吃顆雞蛋難如登天,還得趁隊伍停下來休息時躲起來吃,如今今非昔比,她都被養得嬌氣了,不是母雞剛下的雞蛋還不吃。
「多謝姑娘。」她喜孜孜的走了。
一會兒,喜妞拿了兩顆剝好的水煮雞蛋進來,放在冷水裡泡了泡,而後再放在主子的眼睛下方滾了滾。
也不知是真有效果,還是黑圈兒本來就不嚴重,再從鏡面上看到自己的臉時,牛雙玉滿意的笑了,女人就要隨時保持最美的狀態,悅己也悅人。
「姑娘,你想戴那朵珠花,還是繫上新買的那條絲帶,啊!這裡有個小盒……」看起來有點舊了。
「不要動它。」牛雙玉忽地一叫。
「姑娘……」她怎麼了,臉色不太對。
「你先出去,讓我靜一下。」為什麼讓自己看見它……
沒人瞧見牛雙玉的指尖微微地顫抖,她一手按在小葉紫檀木扁盒上頭,眼中流露一絲叫人心疼的脆弱。
「是的,姑娘,可是你別忘了一會要到商會,那些吃人的老虎可凶焊了。」她指的是商會的大老,老是以老賣老打壓新進商人,仗著權高位重多有刁難,拿捏他們看不順眼的小商。
喜妞也不多問的走了出去,屋裡剩下牛雙玉一人,她看著已褪去光澤的盒子,想打開又不敢的撫著上面的紋路,目光幽幽,神情淡漠,瑩潤的嬌顏上有著澀然的想念。
須臾,她還是開了盒子。
底下鋪著紅綢,襯出綢布上紫玉雙螭玉珮,兩頭螭龍是背向著相連,轉至螭首時相互對望,中間雕了顆綵球。
在這紫玉雙螭玉珮下原本還壓著十張一千兩的銀票,一共一萬兩,一看到銀票和玉珮,她便知道她以為能一直陪在她身邊的那個人走了,玉珮是念想,銀子用來報恩。
其實她早有感覺了,只是不肯承認他真的會走,自從城裡大火過後的那一夜起,他的言行舉止就變得很不尋常,一有空不是上山打獵,讓她屯積更多的醃肉,要不便是把地窖擴大做成地下糧倉,好讓她存放更多的糧食。
她常覺得他有話對她說,可是一看到她又說不出口,總用讓人心慌的幽深眸光看她,然後起身去辟柴。
可笑的是當年他辟的柴用了兩年還沒燒完,他是卯足了勁,存夠了量才離開的,連走前都擔心他們過不了冬。
後來牛雙玉買下五百畝地,兩百畝種上豆子,一百畝是水稻,另外兩百畝她全種上藥草。
取了五百兩銀子放在家中應急,剩餘的七千兩她存在錢莊生利錢,她想有一天還是要還給人家,這種錢她不能要。
五百畝土地上有近一百戶佃農為她幹活,她賣了糧,用賣糧的銀子蓋了間搾油坊,將自家產的豆子拿去搾油,試著搾出豆油,她的搾油坊才開始向外招人。
有了豆油,她還想要芝麻油、花生油、茶油,甚至是橄欖油,除了後者弄不到外,大多她所知的油品都被她一一做出來了,她還和人契作三百畝油菜花田,以油菜籽搾油,幾千斤的菜油隨時能出。
牛家油坊的油打出名聲,鮮有人不知牛家油坊,他們已成為地方上一大特色,遠近馳名,買油就要買牛家油坊,價錢公道又好用,油質透亮又不傷身,有些油用了對身體有益,譬如茶油。
而藥材她種的是天麻、防風、柴胡、藿香、半夏、金銀花、連翹、杜仲、川七等,有三個月就能采收,也有半年、一年生的,她一年能收好幾回藥草曬成干,再轉手賣出去。
在以稻米、玉米、小麥為主食的農戶來說,大量種植藥草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不可能不種糧食而去種草,因此牛家藥田成了當地藥材商的搶手貨,才剛種下就急著下單,唯恐慢人一步被搶光了。
於是牛雙玉趁著三年低地價未到之時又買了五百畝田地,她全種上藥草,但特意撥出一百畝地種些罕見且生長期長的藥草,兩、三年後或是更久才能采收,以供應有特別需求者,相信總有人用得上。
所以她手上共有一千畝地,寄在兄長名下,兩年賺下來的銀子不下萬兩,她將牛家小院翻建成農莊,蓋了有獨立花園的小閣樓,原本打算給哥哥們蓋新房的後院建成下人的房舍,另外買下與自家相連的五畝地,將原有的小院擴充了五倍大,再住幾房人也綽綽有餘。
越君翎臨走前留下的銀子是想讓牛雙玉過上好日子,不用再為一口吃食東湊西湊的奔波,可是他大概沒想過這位韌性堅強的小姑娘能強悍到這種地步,搖身一變成為北方各縣的傳奇。
「姑娘、姑娘,該出門了,我爹套好車在門口等你了。」看看時候不早了,喜妞在門外輕喚。
一回過神,牛雙玉眼中淡淡的憂傷一掃而過,取而代之的是堅毅神情,她當小葉紫檀木扁盒會燙手似的將盒蓋蓋上,推到首飾匣子裡最角落的位置,上面再蓋好幾層布。
眼不見為淨,她才不會想念一個離開兩年的人。
「來了,小心駕車,別顛著我,姑娘我身嬌肉貴。」鑲金的,細皮嫩肉呢。
牛雙玉上了馬車,車上處處是低調的華貴,她連坐鋪都鋪上數層鵝絨,縫在京城才有的流光錦底下,一坐上去,馬車只要不顛簸得太厲害是感受不到車輪轉動的震動。
而坐鋪是雙層的,可以移動,下鋪一拉開與上鋪相連便成了臥鋪,也就是床,能睡在上頭。
而坐鋪下方是抽動式櫃子,能放被褥、毯子和衣服,以及一些吃食和隨身用物,連燒炭的紅泥小火爐也在其中,渴了燒壺茶喝喝,餓了便架在爐上燉湯熬粥,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