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關於筆下聶家系列
五年了,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在期待十郎的故事?
我一向不喜歡被期待的壓力,期待愈高的故事,通常我愈容易放棄(這是劣根性?),這就是當初《鳳求凰》寫完之後,寧願去滿足我其它的靈感,也不願完成已有雛形的《聶十郎》。
這一次打定主意寫十郎,主要還是為了完成前年與某位讀友的承諾;另一方面則是堅持完成書中一部份配角的有線,這些都是當年預設好的構思,除了西門家外(笑)。
因為西門家的出現,打亂了我的年齡設定,所以,請不要詢問我為何小六的年紀只有二十,因為西門家是意料之外闖進聶家的設定中,所以在年紀的算法上稍有出入,請小小的視而不見(有人猜出誰的年紀跟小六衝突到了嗎?如果沒有,就請當沒有看見這一段吧)。
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愈到後期,愈發現原來我是一個很愛叭叭走的人,寫了一本故事,一旦有了被期待的壓力,就會當作沒有系列續集,繼續埋頭其它的靈感,也因此新的故事愈來愈多,原有的續集卻被塞進古老的回憶之箱,不想打開。
今年我會好好地修正,以續集為目標,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該有的線繼續布完。如果看見我新的故事一直出籠,那就當我沒說過這句話了(注)。
聶家系列本來就不是一個正統的系列,最多只能算是兄弟之間有所牽連,這樣的故事很獨立,所以,如果遺忘了其它本也無所謂,最好忘個精光,重新再來。
五年不算短,一個作者的文筆、思考都會改變,常常在想,同一個題裁,甚至同一個故事,不同時間寫,有不同的寫法反應出來,如果聶家系列是現在的我重新再寫呢?
嗯……很有興趣來嘗試,但還是不要好了。
聶十郎是江湖人,算是一種特別的行業,也與聶家之前的統一性有微妙的差別,我負責寫出當年的構思、現在的想法,至於讀者喜不喜歡就不在我管的範圍之內了。
※ ※ ※
本書裡,由於女主角拒絕在驛站與人同流合污,作者只好將她遷往民信局。
中國古代郵政方面,民信局的產生,大概是在明朝初年,由於資料有限,故本書中有關民信局部份,真實虛構並存,特此說明。
楔子
南京城。
「看熱鬧了!看熱鬧了!遲了會抱憾終生的!」大街上,有人呼朋引伴著。
「南京城天天有熱鬧可看,哪兒的熱鬧由得你們大驚小怪的?」
「熱鬧不一樣啊!你記不記得隔壁街上有家未開張的『聶本信局』?」
「記得,我還記得那是聶家買下的一塊地,建了民信局後,才發現隔壁一棟也改成民間信局,而且,還是聶家死對頭西門家買下的。」
「沒錯,兩間民間信局並列著,錯開開張日也就算了,偏偏今兒個同時開張大吉,西門家跟聶府都有人到場。你想想,兩家緊鄰,一轉身就得被迫對望,搞不好還會血花飛濺,連衙門都偷偷派人來守著哩!」
「那一定要看!一定要看!快快!」談話的兩人興匆匆地加入人群,一窩蜂地擁進隔街。
本來只是路過的宮萬秋,在聽見「聶家」兩個字後,赫然停下腳步,隨便抓住一名南京城居民,厲聲問道:
「南京城裡有幾戶姓聶?」
那居民見他一身江湖味兒,不敢違抗地答道:
「有幾戶姓聶我是不清楚,不過南京首富之一,也姓聶。爺兒,你是要找人嗎?」
「我要找的聶家人,家中有兄弟數人,有一個是殘廢……」
那居民連忙道:
「那就沒錯!聶家十二名兄弟,大多不在南京老家,留在老家的,就有一個雙腿不便的聶三。爺兒,你要找聶三,得直接上聶府去;要找聶四,就得到隔街的聶本信局前。」實在忍不住好奇心了,遂問:「您找聶家人,有什麼事?」看他殺氣騰騰的,不是結仇就是哪兒雇來的殺手,看來這一回聶家真要發生流血事件,一定不能錯過!
宮萬秋沒理會他,逕自往隔街走去。
人潮洶湧似水,他全然不以為意,每走一步,四周人群彷彿感受到他的殺氣,紛紛讓出一條道路。
當他走到人群的前頭時,瞧見聶本信局前有一名白袍青年,手執搖扇,正與人說話。
此人應是聶四。
他再往「東西信局」看去,瞧見數人圍著一名練家子。他隨便低聲問著身邊的小老百姓,道:
「那人是誰?」這練家子下盤極穩,似乎功夫不低,能不招惹到是最好。
「那就是西門家的當家大爺,西門笑啊。公子,您是外地人吧?才會不知赫赫有名的西門笑。」
宮萬秋瞇起眼,觀望一會兒,注意到那西門笑與聶四雖站得極近,但各自為政,背對著背,不曾交談過,甚至連看上一眼都沒有。
他又低聲問:「這兩人是仇人?」
「仇人……對,我想一定是不共戴天之仇,只要是南京居民,誰不知這兩家絕不走同路,不坐同桌,不住同屋,唯一相同的,就是爭同行!聶家做什麼,西門家也絕不讓步,上個月聶家酒館失火,聽說就是西門家下的毒手。你說,算不算有仇?」他將流言搬出以利自己的供詞。
既然有仇,若聶四有難,西門笑只會袖手旁觀。思及此,宮萬秋瞇起眼,走上前經過西門笑時,不經意地聽見有人問西門笑:
「笑爺,你是東西信局的老闆,理應寄上頭一封信。這信是要寄給誰的?」
「這信啊……是要寄給小六的。」
「原來是西門六爺啊……」記憶裡,西門老六是個彬彬有禮加一點點爽朗的青年,在行事作風上遠遠不及三爺或二爺來得引人注目。
宮萬秋不再細聽,走向聶四身後。
顯然有人問了一模一樣的問題,聶四笑答:
「我這頭一批貨,只是幾包醬菜,送給『松竹書院』的八師傅跟我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