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諾的姊姊十九歲出嫁,所嫁的夫婿是同一洋文老師門下的學生,韓老先生不僅讓女兒學習 洋文,亦讓女兒結識朋友,當然他得保證,女兒的朋友亦是有頭有面之輩。女兒嫁進一戶書香門 弟,轉老先生也深感安慰。
在韓諾二十二歲之年,韓老先生送他到英國留學,在彼邦,年輕的韓諾剪掉辮子,穿上洋 服,與洋同學一起學習,他修讀的是醫學及法律。
就像當時所有的中國青年,他對救國救民很有夢想,他日學成了,便回祖國行醫,以科學的 技術使祖國更進步。
勤奮的學生,在彼邦的生活頗為寂寥,華籍學生不多,只有六人,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國事, 把中國與西方國家比較。
但言語上的切磋,不算是真正的課餘活動,當四野無人時,當真正感受到寂寥時,韓諾便抱 著他越洋帶來的小提琴。
他奏起莫札特Mozart的哈夫納小夜曲。宿舍外植有一叢叢玫瑰,八月,是玫瑰盛放的季 節,夜間花兒釋放更濃的香氣,他在似乎聽得懂他的琴音的玫瑰前,好好的奏罷一曲。
還可以再奏舒伯特Scubert的羅沙蒙德芭蕾舞曲,海頓Haydn的奧地利頌詩也是優美的選 擇,舒曼Schuman的浪漫曲也適合在夜間拉奏。
來了這裡有這樣好,樂譜容易找得到,韓諾可隨意在商店內揀選他喜歡的樂曲樂譜。
而且,他更往音樂廳聽過譽滿歐洲的樂團的演奏,英國的音樂廳之宏偉瑰麗,遠遠超乎他的 想像,金色的牆,紅色的絲絨幕幔,衣香鬢影的紳士淑女,男的手握雪茄,女的手搖扇子,他們 討論剛才的演奏,討論著樂曲,這種文化的優悠,與韓諾成長的地方大有差異。他不諱言,他更 喜愛這個暫留之地,共同興趣的心靈還要多一點。
但無論看多少次音樂演奏,他所能得到的樂譜再多再完整,日子還是很有點孤獨。韓諾不知 當中虧欠些甚麼,只知,在越美麗的夜裡,便越體會得到空虛。
後來,英國的秋天來了,風很大,近乎風聲鶴唳,由學院步行回宿舍的一段路上,風哭叫, 落葉被捲起,他走在只餘丫枝的大樹下,抓住大衣的領口,卻再用力抓,風還是捲進大衣之內。 已經很冷了。
不知甚麼時候會下雪?廣東沒有雪,他有點擔心他會捱不住。
後來,韓諾收到父親的信,請他接待從中國來英國的官員一家,姓呂的清朝官員一家人會在 倫敦居住一年,替清政府辦些事,他們剛到步,韓老先生希望兒子能好好招呼他們。
其實韓諾自己也只抵步了半年,有太多地方他沒去過,最熟悉的只有宿舍一處啊!但當然, 他不介意認識一些父親想他認識的人。
呂氏一家抵步倫敦時正值初冬,他們先乘船抵達南面港口,再轉乘火車到達倫敦。除了韓諾 在火車站迎接他們之外,還有兩名英國官員,韓諾也就知道,呂氏一家是重要的人物。
火車到達了,呂氏的僕人幫忙搬抬行李,然後呂氏夫婦步出火車,接下來,韓諾看見一名少 女緊隨步出。
她穿洋裝,姿容秀雅,冗長的旅程沒有減低她的清麗,她有一種閑雅的氣質,再奔波再勞碌 也減省不了的氣度。
教韓諾一見便歡喜。
他抖了一口氣,頃刻精力充沛起來。
熱情地,他立刻上前向呂氏夫婦問安,然後隨手抓起一件行李往肩上背,別人猛說著這是下 人的事,他也不理會,硬是覺得,自己最好做些甚麼。
他與呂氏夫婦及呂家小姐同坐一輛馬車,一路上他們都閒聊著,呂小姐也加入談話,她的神 情從容堅定,沒有忸怩,是光正正的望著韓諾,甚有別於一般的閨秀小姐。
因著呂小姐的大方,韓諾也就放膽提問了:「呂小姐第一次歐來?」
「對,」她笑容滿臉。「但在家我已早早為這次旅程作準備。你看,我穿的是洋裝。」她拍 拍她的大襬裙子。
本來還有很多問題要問,諸如訂了親沒有,但他決定下次見面才問。
呂氏要在倫敦逗留一年,他有的是時間。
馬車轉進一住宅區,呂小姐吐出一個字:「Jubilee……」她說:「我們到了。」
韓諾怔了怔」很不簡單,還懂得外文哩。不由自主的,他自顧自咧嘴而笑。
呂氏一家住進芵國政府提供的住宅,韓諾在人家的大宅內走來走去,非常賓至如歸,他決 定,以後多點來坐。
那天的風也很寒,他的大衣也一樣透風,但今次他不用抓住領口,他不覺得冷。心不知多 暖。
呂小姐名韻音,韓諾知道之後心情高漲了許多天,這簡直是天作之合,以音樂作為伴侶的 他,居然遇上了以音樂作為名字的她,韓諾相信,他倆甚至不用夾八字,任誰也能明白,他倆是 絕配。
韓諾常常到呂府,為呂太爺處理一些艱深的文件,呂氏父女也懂英語,只是還有不明白的地 方,韓諾就為呂氏幫這個忙。
而呂氏有甚麼官方與非官方宴會,韓諾也被邀為席上客,一下子,生活忙碌起來,再也不用 每晚對牢窗外拉奏小提琴消磨光陰了。
對於呂韻音的出眾,韓諾真有點咄咄稱奇,一個從未出過門的千金小姐,絲毫沒有一般閨女 的害羞小家子態,每句說話每個眼神都堅定大方,對著他,對著洋人,她比起任何一名洋女士, 絲毫不摜氣度,得體怡人,討人歡心。
他看得出,她比他要強,這一種自慚形穢,令他更敬愛她。
有一回,韓諾向呂韻音試探:「為甚麼你的爹娘不為你訂親?」
「我?」她笑出聲音來。「我已推過兩門親事了!不過皆因我的兩名姊姊都早早嫁了出去, 爹娘還不急將我送走,這次來英,也好讓我為他們作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