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妍芝相信自己要是不先開口,他下一個動作便是沉默的拂袖而去收場,那麼她這一趟就白跑了。
「王爺,你一定要替臣妾做主,否則臣妾不活了。」
第十一章 寵妾滅妻大丈夫(2)
一來就使哀兵政策,沒有硬槓,這讓在一旁抹冷汗的老九吁了口氣,但瞄過眼來,他清楚的看見王爺無動於衷的表情。
「說人話。」
可惜王爺不喜歡迂迴,王妃還來這套,難怪碰一鼻子灰。
何妍芝明顯噎了下,她用帕子擤了擤什麼都沒有的鼻涕眼淚,收起哭腔,驕傲的臉又仰高了。「不是臣妾和側妃不對盤,王爺也知道臣妾體弱,向來是有些起床氣的,那日妹妹來敬茶,臣妾怕自己不得體才不見她,哪裡知道就這樣得罪了妹妹。她沒把我這姊姊放在眼裡就罷了,臣妾接二連三讓嬤嬤去請她過來喝茶,她院裡的人竟然連門都不讓進,臣妾的顏面掃地,往後讓臣妾怎麼做人……」
獨彧眼裡完全看不見她的裝模作樣。「那你想怎樣?」
「就讓她來伺候本王妃,讓本王妃教她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才不會落人口實說王府裡沒規矩。」只要落入她手裡,絕對讓那女人脫層皮。
「你少人服侍?」
「怎麼,讓側妃來服侍臣妾,王爺心疼了?側妃身為貴妾,對臣妾卻不恭不敬,臣妾把她放在身邊教導是為了以正視聽。王爺倘若偏心側妃,恐難以服眾。」她就不信王爺還能袒護那女人。
「是本王讓她不用去粹芬院的。」幾個字堵住何妍芝的長篇大論,自以為是的言論。
「王爺怎能這樣?!」何妍芝也不扮柔弱了,她向來我行我素,絲毫沒把獨彧放在眼底,老覺得他娶了她就是他的錯,即使剛剛曾一度站在他立場想,但也只是稍縱即逝罷了。「褒氏是妾就該執妾禮,王爺豈能縱容她視法度於無物,亂了規矩?」
她轉頭又忘記何謂王府的規矩一一在王府裡,王爺就是法。
獨彧已經不想再應付她,冷冷一句打發了王妃。「王妃早晚不曾來向本王請安,憑什麼側妃要早晚去向你請安?多餘!」
何妍芝如被雷劈,刻意粉妝的臉龐不自覺的抽搐著,雙拳捏得死緊。
「往後,長樂院你也不用再去,那裡的一切都與你無關,你就好好待在粹芬院。名義上你仍是恭親王府的王妃,該你的本王一樣都不會少。」
獨彧的話一句比一句更冷,何妍芝在他的心目中什麼都不是,他能給予的也就只有正妃的金冊和待遇,至於多的,沒有了。
何妍芝從一開始的理直氣壯,到現在覺得渾身冰涼,即便屋裡暖氣充足,她卻覺得如身處冰窖。
衣食用器金銀……她要那些虛的東西做什麼?她要掙的是一口氣。
她還有話要說,卻見獨彧擺手讓人把她領了出去。
何妍芝一腳深一腳淺的離開了朝陽院,她受打擊的不是獨彧那些話,而是他偏了的心。
曾幾何時,長樂院那個賤人已經不知不覺的把王爺的心攬去了?
那個男人的心,為什麼她會開始在意了?
是不是失去了,她才覺得重要?如今要挽回,會不會來不及了?
施嬤嬤攙扶著王妃,看著她迷茫的眼,連勸慰的話也說不出來了,只能心裡歎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當初該說的、該講的,王妃一句也聽不進去,對王妃來說,她的心始終記掛著可以往更高位置爬,忘記選擇權並不是在她一個弱女子身上。男人對於什麼事物對自己有利是很敏銳的,王妃始終不明白當初她被太子捨棄,就是人家覺得她不適宜。
取捨之間是不需要道理的。
王妃滿肚子的不甘願,無視這個夫婿,然而夫妻一體,就算丈夫的寵愛對她來說不重要,可王妃卻忘了夫君對她的態度,也決定著她在夫家的日子能否過得舒心愉快。男人在她這裡得不到溫暖和慰藉,她能阻止王爺去寵愛別的女人嗎?
憑什麼?
她從小看著長大的四小姐要是再不知醒悟,繼續往作死的路上走,誰都挽回不了她和王爺的關係。
施嬤嬤搖頭,再度歎息。
王爺和王妃的關係決裂,是不會有人來說給褒曼聽的,她只要游刃有餘的管著她的長樂院就好。
應該說獨彧給她的這些人皆訓練有素,只要她稍微說點什麼,人家就把事情辦妥,不用她費半點心,她只要最後拿個本子核對無誤就了事了。
獨彧更是個省心的,他辦完公就回來休息、看書、吃飯,熄燈睡覺,唯一麻煩的就是每天都要洗頭,然後要她替他烘乾梳理頭髮,好像這是每天都必須舉行的儀式一樣。
再多一點就是,近來白日起床時,他不讓那些宮人碰他了,非要穿她親手挑的袍子、替他正衣冠,連配飾也要經她的手,另外也不知打哪聽來說為人妻的理當替夫婿縫製貼身衣物,便說他也要穿她親手縫製的衣物和鞋子。
王爺、恭親王爺,你這王府裡的針線房婆子是養著好看的?那些宮裡帶出來的人都不如她伺候得好是嗎?
偏生褒曼連推都沒法推,誰叫她能做衣裳賣錢,要是連夫婿的貼身衣物都做不出來也太扯了。
就當作感謝他為她免除了最大的外患,不用每日一早哈欠連天的到粹芬院去請安,只要安分的待在長樂院就沒有人來找她的麻煩,褒曼還是乖乖替獨彧縫製了貼身衣物。
後來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染坊、織坊上面,她鼓勵那些小姑娘、小媳婦種桑養蠶,保證王府會以優惠的價格收購,當然前提是桑葉要種得好,蠶寶寶要養得r,要是蠶吐不出絲,桑葉養老了,損失要自己認。
這種桑養蠶,只要農村有多餘的人口,不論老幼都做得來。就算不能掙什麼大錢,但是推廣之後,給自己還是孫子買點零嘴絕對是綽綽有餘,因此頗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