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紫芍之前猜的沒錯,他故意裝出紈褲之相就是顧忌著夫人。
「如此,二公子更要發奮才行啊,」紫芍藉機道:「方纔奴婢在夫人那裡,聽侯爺的意思,他未必會把爵位傳給大公子。」
「怎麼,你覺得父親有可能把爵位傳給我嗎?」穆子捷彷彿聽到什麼笑話,禁不住笑了起來。
「怎麼不能?府裡只有兩位公子,」紫芍認真地道:「不是大公子就是您,能贏的機會是一半一半的。」
「我發現你雖然是個粗使丫頭,可有時候說出來的話真嚇人,」穆子捷忽然鄭重道:「就像醍醐灌頂一般。」
「奴婢可不敢當啊。」紫芍連忙道:「奴婢只是實話實說罷了。」
「不過我此刻就算有發奮圖強的心,也沒途徑。」穆子捷歎道:「總得做一、兩件事讓父親注意到我才是,或者在朝中、在宮裡有個靠山也行,可惜我母親出身低微,我自幼沒什麼依靠。」
「依靠?」紫芍腦中忽然靈光一閃,「要在宮裡尋個依靠不難啊,只要公子您能得到皇上的喜愛,再替侯爺辦兩件體面的事,還愁得不到侯爺的器重?」
穆子捷只當她在胡言亂語,「皇上的喜愛豈是說得就能得的,還不難?你這丫頭真是無知者無畏。」
「不難啊……」紫芍樂道,宮裡的情形她熟得很,助他一臂之力根本易如反掌。「的確不難啊……」正想說幾句,她卻犯了難,縱使她深諳宮中諸事,可她該如何向他開口?如何指引他,給他獻策?若是稍微透了口風,讓他洞悉了她的真實身份,豈不是會馬上招來殺身之禍?
她得冷靜一二,好好想想,從長計議。
第三章 多年前的一面之緣(1)
紫芍乘著車輦,才入宮門便看到一輪紅日自雲霄處射下萬丈光芒,一如當年她每日入御學堂與公主、貴女們讀書時的清晨,便是這副光彩奪目的景象。
如今想來,過往的一切恍如隔世,那時候她是何其尊貴的元清郡主,而此刻她只是個跟隨穆子捷入宮的小小侍女。
紫芍心中不由有些感慨,恍惚間有些出神。
「瞧你這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穆子捷誤會了,笑話她道:「才進宮門就嚇破膽了?」
「奴婢……」紫芍連忙低頭,「奴婢只是覺得宮門莊嚴,有些發怵。」
「別這麼緊張,」穆子捷道:「咱們不過是來給淑妃娘娘送個生辰禮物,送完便走。淑妃娘娘宮裡冷清,規矩沒有多大,人也和氣。」
「公子這次倒是勤快,主動替大公子跑腿,真是難得。」紫芍微笑道。
「不是你說的嗎,叫我到宮裡找個靠山,就算一時找不著,多跑跑腿也好。」穆子捷莞爾。
「難得公子如此聽奴婢的建言,」她道:「說不定見著淑妃娘娘,她一時歡喜,記住了公子,改日便在皇上面前替公子美言了。」
「你這丫頭還真天真,」他無奈搖頭,「看來你真是從鄉下來的,什麼都不知道。」
「怎麼?」紫芍眨眨眼睛。
「這位淑妃娘娘可不怎麼得寵,」穆子捷解釋道:「她出身低微,本來封個婕妤已是極限,但她生的夏和公主一年前去崎國和親,不幸身亡,皇上憐她孤苦,便特例封為淑妃。」
「哦,」紫芍不解,「可是奴婢聽聞,淑妃娘娘在宮裡能與皇后比肩……」
「這是哪個戲文上亂傳的?」他皺眉,「又是你們這些市井小民在胡言。我知道百姓們都喜歡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故事,可宮裡有宮裡的規矩,況且皇后娘娘勢力強大,孤苦無依的淑妃拿什麼跟她比肩呢?」
「或許……皇上心裡特別疼愛淑妃?」她側著腦袋道。
「又作白日夢了是不是?」他道:「皇上要是真疼愛她,早就封她為妃了,還要等到她失去女兒才下旨?」
「那麼……公子覺得,侯爺疼愛姨娘嗎?」紫芍問。
「什麼?」穆子捷一怔,「好端端的,怎麼扯到我娘頭上來了?」
「侯爺不過是礙著夫人,不便對姨娘親近,這些年來他可只納了姨娘這個妾。那日我去送櫻桃,看侯爺那神情與語氣,對姨娘在意得很,怨不得夫人會嫉妒呢。」紫芍看向他,「同樣的道理,會不會皇上待淑妃娘娘也是如此?」
穆子捷無言,思忖了好一陣子才道:「你這丫頭說的也有道理。」
「所以啊,公子您常到宮裡走走,多給淑妃娘娘請安,總是有好處的。」她勾起唇角,「沒準兒就撞大運了。」
「撞你的頭!」穆子捷用扇子敲了一記她的額間,笑道:「好吧,那就試試運氣。」
其實宮裡的情形,誰能比紫芍明瞭呢?她自幼在宮裡上學,與夏和公主是摯交,皇上對宋淑妃是否寵愛,她一清二楚。正因為皇上心愛淑妃,表面上才故意冷著淑妃,提防皇后嫉妒暗害,不過皇上對淑妃唯一所出的夏和公主,那是寵上了天,從前夏和公主的驕縱無人能敵,就算是先皇后所出的大公主,聞遂公主,在夏和公主面前也黯淡不已。
皇上和淑妃的感情,與定遠侯、冉姨娘之間頗為相似,只不過這穆子捷可遠沒有當年夏和公主那般風光。
車輿停穩,正是在宋淑妃的宮前,早有宮人去通傳。
「穆公子,」一個掌事尚宮前來迎接穆子捷,「娘娘晨起,剛用完膳,公子請隨奴婢在偏殿等候。」
紫芍跟著穆子捷在偏殿待了好一會兒,才見打扮好的宋淑妃出來見他。
她果然是病了一場,氣色大不如從前,不過如今到底封妃了,衣著較昔日華麗氣派不少,氣度也展現出來。
「參見淑妃娘娘。」穆子捷領著紫芍叩頭施禮。
「起來說話,」宋淑妃道:「聽聞是定遠侯的二公子?本宮深居多年,朝中許多貴胄都不太認得,二公子不要介懷。」
「娘娘說哪裡的話,在下惶恐。」穆子捷又施了一禮。